合法副本

合法副本

似是有缘人,爱情对白,原样复制,原型复制,完美仿品,Certified Copy

家人们快来免费看

年代:2010 

首映:2010-05-18(戛纳电影节) / 2010-05-19(法国)

时长:106分钟

语言:法语,英语,意大利语

观看量:24996

豆瓣:8.0

更新:2024-04-13 04:54

剧情:
英国作家詹姆斯·米勒(威廉·施梅尔饰演的威廉·希梅尔)来到意大利托斯卡纳,为他的新作《合法复制》做讲座。他与读者讨论了书中的观点:没有必要争论艺术创作的真实性,因为复制品本身就是原作,原作也是从其他作品中复制的。一位卖古董的法国妇女(朱丽叶·比诺什饰)带着她11岁的儿子去研讨会,为她刚买的书要签名。中途,由于儿子饿了,她提前离开,并在离开前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米勒和这位女士在她的古董店再次见面,他们开车去郊区看了一些东西。她开着米勒漫无目的地在车里转来转去,讨论书籍主题,参观博物馆,讨论她叛逆的儿子,一路上两人争论不休。在一家咖啡馆里,女主人认为米勒是一个女人的丈夫,于是开始在米勒周围与她讨论婚姻问题。所以他们犯了错误,米勒开始扮演一个女人的丈夫,和他们约会,然后去了一家酒店。但复制品只是复制品,而不是原件,米勒结束了他的复制身份,独自离开了郊区。比诺什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第6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女主角奖。
展开
线路F1

预告片

图集

  • 合法副本 图1
  • 合法副本 图2
  • 合法副本 图3
  • 合法副本 图4
  • 合法副本 图5
  • 合法副本 图6
  • 合法副本 图7
  • 合法副本 图8
  • 合法副本 图9
  • 合法副本 图10

影述

“合法副本”Copie conforme

看到最后一个空镜头,我心里狂喊就这样结束了,不是在逗我吧?他们两个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夫妻,一开始就是陌生人嘛,后来越来越像夫妻了,完全分不清,暂停了一下去百度了,实在受不了这个疑点。影片就在他们两个人的对话中展开然后结束,这是第一次看这种电影,也不知道这个导演是谁有多厉害。只认识朱丽叶,喜欢朱丽叶是因为她看起来好面善眼熟的那种,也看过她好几部电影了。觉得她将这个有点神经衰弱的中年有品位的艺术妇女把握的很好,搞得我真的在面对这样一个人一样,心情烦躁的体会到了她的心情烦躁和心力交瘁。男主啊,义正言辞的那种,讲话很有气势。他们讨论的话题,复制品和原创的价值是否相同。一个艺术品的价值在于用不同的眼光去欣赏。觉得高深吧,又好像懂那么一点,但说完全懂又不是一样。亦真亦假的。不过那对母子的故事和女主和她儿子好像啊。走路在拐弯的地方等。

刚看完片子的时候还小纠结了一下片中二人的关系究竟是真是假,发现这个念头随即嘲笑自己,这种问题实在没有意义,不过是一场很现实的魔幻主义。
片子最吸引我的是开头关于艺术品和仿制品的哲学讨论,这一命题与片子的节奏一起在片中渐渐被稀释,从而完成了一场不被察觉的诠释和逆转(由辩驳转为争吵,由理性的问号走向感性的句号)。
其实,蒙娜丽莎的微笑与恋人相依时的神情都拥有“真实”。然而,男主角所看到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所独立于任何作品的“真实”,这种“真实”拥有仅属于彼时彼地的“原创性”。因而,在这种“原创性”的俯视下,艺术品与仿制品同样无力于分享艺术对象本身的“真实”,但仍然在各自对艺术对象的诠释中享有各自的“真实”。从而,不难想象他眼中的世界是自我的、独立的、流变的、诠释性的。女主角则不同,她在人们面对艺术品的神情中看到作品,也看到“真实”在他们神情里无边界的降临。“真实”并无仅属于“真实”的可圈界的“独立性”,它在人们的情感中被分享

新书发布会,男与女的相遇,话痨……很有before sunset的感觉,甚至在结尾的时候我仔细听教堂的钟声,猜想这个英国男人是走还是留?是不是一旦触碰就灰飞烟灭?

很好,黄昏时刻,蜜月度假酒店的小窗外,安静的屋顶……电影结束了,可能故事才刚刚开始。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赏心悦目的五分电影了,叙事那么流畅自然,话题又那么令人深陷,很想把这样的电影叫做“散步电影”。想像一下吧,和一个喜爱的人,没有目的地走着,聊着完全不肯松懈让步的话题,对,我们都不要相互谦让,不要为了貌似争吵感到羞耻,把真正的自己解放出来,不是为了哄哄对方开心而已。我甚至跟着他们很享受这种节奏,心中怦怦。

我很崇拜导演对这部电影结构的把握,前半部分看起来完全是谈论艺术原作和复制品的问题,直到咖啡店那一幕waitress的误会才将故事忽然转折,这对才认识的男女变成了结婚15年面临中年危机的已婚夫妇的复制品,他们心照不宣地在伪作的身份中释放着原作的情绪。
看前半部分,我很势力,之所以激动,是因为对这类话题太熟悉了

開場是封閉的牆, 落幕是開放的窗, 伴隨教堂的鐘聲,
James 與 Elle 似乎各自找到了解放心靈的出口, 可是一趟救贖旅程的終結
在局外人的觀眾看來, 鐘聲更像是警醒, 從南柯好夢中回到現實,
彷彿電影院中燈開了, 也要抽身離開那個疑幻似真的光影世界
彷彿進入戲院時是幽閉, 回歸真實時是開明
電影的本質, 原就是現實生活的複製品
地下室的封閉漆黑, 如同電影院的設計
James 一進來時亦有觸動, 只是 Elle 一語道破其贗品真貌後
就改為提議出外走走, 場景從封閉走向開揚, 鏡頭轉向兩旁種滿樹的康莊大道
電影的功能就來了一記還原與批判
在投入鏡頭背後虛假的 "真實重構" 之時, 會先受其感動
但電影內容再吸引, 都不是 「原創」 作品, 還不及外邊實地經歷一遍更具啟發性
「原創」定義在於欣賞者的主觀投射, 因著某作品的特性而引發的個人思考及感悟
沒有一種作品, 不是從現實的感情臨摹過來的, 原創就活在我們當中
如小孩子不怕著涼的隨心所欲, 如妻子愛聽丈夫的口吃情話
真實身份關係不重要, 過程中抒發的情感是如實反映內心, 就可打動觀眾

但凡写过作文的人对论文这种体裁大概都不陌生:这种本来最适合于借题发挥的观点性文章是高考作文命题组的最爱,常以某情某景为诱饵,诱导考生写歌功颂德的八股文。之所以很容易就变成八股文章,错倒不在论文本身,而是论文那几大要素万变不离其宗,结构好控制,观点易拼凑,搭架子尤其简便,不管有没有内容,反正门面撑起来,调门高上去,洋洋洒洒写他个两三页纸废话不成问题。
但要写好论文,却实在不易。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跟论证哪样都不能含糊,论点要新,论据要足,论证过程要条理清晰滴水不露,最好在文字上再来点幽默诙谐的桥段,加点画龙点睛的叙述与抒情,结尾在留白的同时再次迂回点题,这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有情有信。以文字议论尚且不易,使用电影的声光手段来作论文,那就更难。
论文电影(essay film)是在1950年代左右兴起的一种电影形式,本身并没有严格的形式定义,大体说来主要区别于传统的故事叙述性电影,而以强调观点为主,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提供论据论证观点的过程,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导演主张鲜明的议论性纪录片

“合法副本”Copie conforme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19244.html

展开

免费精选

樱桃的滋味
8.01997年伊朗剧情
永恒和一日
9.11998年意大利剧情
随风而逝
8.11999年法国剧情
雾中风景
9.01988年法国剧情
让娜·迪尔曼
8.81975年法国剧情
随心所欲
8.51962年法国剧情
春天的故事
8.41990年法国喜剧
如沐爱河
7.72012年日本剧情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8.51993年波兰爱情
将来的事
8.22016年德国剧情

意大利剧情片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