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同义词影评

同义词

电影同义词影评

高清免费无广告
导演:
那达夫·拉皮德
演员:
汤姆·梅西耶,康坦·多尔迈尔,路易丝·舍维约特,乔纳森·布迪纳,贾迈勒·莱泽阿尔,加埃尔·拉埃

观看量:82496

“同义词”Never The Second Moon

(短评写不下了,就放长评吧╮( •́ω•̀ )╭)
1.关于影像。
目前记忆中运用手持摄影最多的电影,男主絮絮叨叨的台词配上匆匆晃过的手持摄影,既符合人物当下的心境,也或多或少暗表主题。印象最深的是男主啃着面包热舞的镜头,几秒的长曝光竟有《母亲》片尾的影子,一样很美,一样让人惊叹琢磨。
2.关于人物。
看了一些友邻评论都谈及了男主“难民”或“异乡局外人”的身份,又及与语言认同、文化冲突等等问题。诚然,这些因素确实存在。但我感觉男主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难民”

当一部电影中植入了人物口述故事这样的情节,我们很难不把这个嵌入的故事与电影整体的故事联系起来,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形成文本上的照应。在Yoav激昂地高唱《马赛曲》时,他就像召唤着在座的其他非法国人加入他的队伍的士兵,随后他在工作时穿了一身士兵的衣服,如果他对应的是赫克托尔故事的主人公,接下来的发展轨迹大概可能是这样:他被本土人伤害,颜面尽失,他的父亲把他带回了家乡。然而不是,他不仅是法国的局外人,也是自己故事的局外人。

关于《同义词》的内容,以及表现的动机与想法,导演已经在访谈中说得很清楚了。这里做一个关于影片形式的思考,侧重点在影片引发的“物质性”的思考。
德勒兹在关于力量方面有个有趣的观点,他说作画过程中“你画的只是力”。在绘画中,如果“力”被提示,那必定会导致绘画的物质性被提示,比如马奈和塞尚的做法。物质性提示导致观众对媒介本身的关注,比如马奈的厚涂法有模仿画布机理的成分(福柯观点),而塞尚更是触目惊心的直接在油画中留白(露出底布),通过绘画情境的营造

本文以《 柏林金熊奖获奖影片〈同义词〉:如何逃避“以色列式命运” 》为题发表于澎湃。严禁在任何平台以任何形式转载。
13日下午,离《同义词》(Synonymes)在柏林电影节的世界首映还有几个小时,我在凯悦酒店的走廊里遇见饰演女一号的露易丝·舍维洛特(Louise Chevillotte,成名作是2017年加瑞尔的《一日情人》)。影片媒体场反应两极化,前一天晚上的日报场至少有一半人中途退场。舍维洛特说:“太棒了,这才是艺术。”看了几天国内春节档为打分撕得你死我活的闹剧,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同义词”Never The Second Moon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56094.html

线路F1

影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