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ville
导演:
拉斯·冯·提尔
演员:
妮可·基德曼,哈里特·安德森,劳伦·白考尔,保罗·贝坦尼,詹姆斯·肯恩,派翠西娅·克拉克森,杰瑞米·戴维斯,菲利普·贝克·霍尔,汤姆·霍夫曼

观看量:17567

【狗镇】2003年,格蕾丝的成长,从格物到知行合一

我的理解是
    人是集合善和恶的综合体,在不同的环境中,受到不同的影响,结合自己的能力,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譬如说主角来到的是一个富裕的小镇,有一份工作,人们每天衣食富足,肯定不会有那样的所求来求回报,若是来到一个极度贫穷的死亡边缘的小镇,人们会不吃家里人而去把她给分吃了,最终还是主角随着导演来到这个十几户人家的贫困小镇,进行人性试验,在这里我更关注的是一个环境的问题,环境决定了人,而人是一个矛盾体,是在环境中挣扎的个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需求与供应,当他们之间产生顺差时,社会不稳定的发展,到产生逆差时,社会较稳定的发展,而需求与供应也在不停的变换,但总之,当自身尚且不保时,人对人的帮助就有某种倾向性,就是有一种希望得到回馈的心理,而自身需求满足后,人对人的帮助可能呈现无私性,即没有必要的回报,而是直接的输出,处于愉悦的自然的状态,是一种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状态,而当帮助面临危险时,若帮助者视帮助行为为危险情况下,则是一种斗争的体现,是一种利益取舍的权衡

文/尘世流年
不知哪位圣贤说过这么一句话;无知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从现实情况来看,这句话说的不无道理,应该是真金灼见。这部《狗镇》将这句真理更是进一步升华,理论知识要学习,但是科学实践更是必不可少。就像学生必须做作业一样,老师在课堂上传授你的知识,回家需要巩固一遍。
我们的格蕾丝小姐就是这样一个认真刻苦的人 ,关于她离家出走的原因我想是这么回事:格蕾丝小姐深爱哲学这门高深的学科,可能也拜读过罗素.康德.叔本华.老子庄子等等大师的作品,估计她意志坚定的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套理论,时常宣传与人为善,以德服人这种为人处事方法。可是她的父亲——黑帮老大看不下去了,想这一辈子都在刀口上过日子,谁不服就灭谁,一直坚信暴力就是美学。终于在一个平静的夜晚,父女俩的矛盾爆发了,格蕾丝一怒之下离开了父亲,去实践自己的理想。
格蕾丝幸运的遇上了汤姆,并且搭救了她。估计是我们的汤姆老弟充分地认识到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英雄救美,当然不肯轻易放过。于是俩人初次见面感觉不错,格蕾丝随后通过接触

写于2006年的一篇影评,几年前的感受还是要稚嫩很多啊
========================
昨天看了电影Dogville,中文翻译为《狗镇》,一语双关,十六个小镇居民和一个外来者的故事。
一部好电影在于当你在欣赏它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跟着影片的发展向前走,而当看完整个影片之后,它更能给人更深层次的思索。这种思索不是教化式的强加于人,而是为你打开一扇思想的窗户,让你看到以前也许不曾注意过的地方,简言之,就是一种启迪。
Dogville就是这样的电影,它深刻的内涵甚至可以使人忽略电影其他的亮点了,——包括新颖的舞台剧形式,古典戏剧式的章节结构,烘托气氛的光影效果,浓厚的英国口语的旁白和每个演员精彩的对白和表演。
我承认我是冲着Nicole Kidman的大名才看这部电影的,甚至在看的时候我往往更多的被Nicole的表演而不是电影本身所吸引。可是这样的电影绝不是表演秀,情节的发展是那么的自然而又微妙,对主题的领悟是一种迁移默化,而非瞬间爆发式的。
这样的渐进的感觉更易于人们深入的看到电影所要展现的,——本质上来说

一个礼拜,看完这部影片整整一个礼拜,不敢写一个字,无从下笔。看了一些影评才知道,原来大名鼎鼎的拉尔斯·冯·特里厄的作品,这才决定涂鸦点什么。
对于拉尔斯·冯·特里厄,唯一看过也是最出名的便是“良心三部曲”之一的《黑暗中的舞者》。《狗镇》是我看的第二部,于是对这位导演的风格也算有了点了解,对于是否Dogma95原则或者Dogma95原则是否就是电影的最高旨意或出路暂且不作评价,两部片子的共同点在于对于人性的深入剖析与刻画,也在于表现手法的独树一帜,观众只有从前半部的昏昏欲睡中耐着性子挺过来,才能从后半部的慢条斯理中领略什么是胸口像堵住了似的压迫与抑郁。《黑暗中的舞者》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让人觉得真实,而《狗镇》另辟蹊径,竟拍成七幕舞台剧,似戏非戏的场景恍若一场梦,虚幻而不空洞,很难想象若真是舞台剧,看完后是否还有勇气和力量离开剧场。很多时候,我不能确定所谓的大师是不是真的有过人之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大师必有表现自己独一无二思想的印记,无论这个印记被拥趸者奉为金科玉律,还是招致反对者的口诛笔伐。

人性之恶经不起引诱。这其实是一个和悬疑关系不大的剧情片。美丽的少女孤身落入荒野小镇,对于女孩子来说,这几乎就是一个悲剧片的开头了。搁古代就是美貌少女误入强盗寨子,搁现代就是买妻村里永远也逃不出去的女人。施暴者是个体,帮凶却是全员。几乎都是一个女人面对全村这样子的镜头。男人们垂涎于她的美貌和肉体,女人们憎恶她的美貌和年轻。最后都是凌虐致死压榨最后一滴价值的结局。
故事的表现形式类似于一个舞台剧,所谓的小镇只是一个类似于体育馆的空旷的空间,每一户分到一块地方

狗镇上的人:
狗镇描绘的,实际就是集体无意识虐人,网上有很多实例。你们将异己开除人籍,不再承担其孤立痛苦的时候,搁置同情和同理,蒙蔽自己以坦然放纵恶的时候,就是你们作为狗镇一员的时候。具体说来就是你们参与绝大多数网络起哄事件的时候。
并不是只有肢体的折磨才是痛苦,正如格蕾莎遭遇更多的,实际是精神上的侵犯,歧视和孤立。这就是为什么那个母亲摔碎7个小瓷人的恶,在最终审判时要用7个孩子的命来偿还,这就是为什么作恶较少,却默然参与的修女和盲人也要一起被制裁。
狗镇上的汤姆:
这个塑造好玩极了,他最不真实又最有所指,与其说是人物不如说是象征或投影,因为抽离到不像话,已不能用怯懦或自私来审视,倒另有些妙用,比如从一个有趣的角度,道德鞭挞了自神那里偷光的创作者。
他无法真的存在,因为这种等级的痴迷和沉醉,已近纯粹,比如直到最后,他持之以恒的软弱也未令其崩溃,他小气又局促,在任何情况下依然有所持守,爱情,恐惧,正直,怯懦和卑鄙都不能尽兴,却能假到最后一刻。
同时作为具体被描绘的形象,他虚伪可笑

【狗镇】2003年,格蕾丝的成长,从格物到知行合一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39209.html

线路F1

影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