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洛电影豆瓣
导演:
万玛才旦
演员:
西德尼玛,杨秀措

观看量:22123

【塔洛】后劲十足!爱不过是镜花水月

在第四十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第一次接触到万玛才旦这位藏族导演的片子,很是喜欢。
电影节对该片的介绍辞是这样的:「以黑白影像与冷静长镜,呈现藏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残酷碰撞,纯净简洁而深刻细致,含蓄却有力,画面构图尤其精妙」。
黑白影像与冷静长镜,一开头「小辫子」塔洛就在写着毛泽东「為人民服務」五个大字的墙前背诵这段毛语录:「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那藏语口音的汉话加之绵延不断的连音,听着像梵音呢喃,词句如音节般流淌而出。塔洛边背边给怀里的羊崽喂奶,但他搞不清、也没想着搞清谁是人民、啥是法西斯。他也不习惯别人叫他塔洛——他的自我认知,是以「小辫子」来定位的。
这时候的塔洛是一个留着小辫子的藏区牧羊人,不知道身份证所谓何事,也不知道为何要让别人知道他是谁。背诵「为人民服务」毛语录的他,隐隐约约想做一个「好」人,说自己一辈子安分守己地放羊就可以死得比泰山还重。
直到他进了县城,遇上了美丽的洗头姑娘

个人觉得影片内容很简单,大篇幅长镜头的叙述也为了衬托安静的氛围,和黑白调的背景相应。越过简单的情节,细节上越耐人寻味。前半部分对毛语录、所长谈话、喂小羊羔的描写越细致,后半部分小辫子的变化反差才够明显。好人和坏人,也并不一定很明显的是非分明。原始文明与现代文化的碰撞,硬生生的绑在一起的两个文明,不能好好把握,首先受到冲击的一定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且他们的利益不能受到保障,只能成为文明融合和发展的牺牲品。

这是一部关于幻觉与现实的电影,是新时代下个体的悲歌。
导演的影像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每当塔洛出现在群山矿业之中,镜头便拉得很远,黑白影响下的大山更显现出一种威严和高大,把塔洛的身影映衬得更加渺小。
在以中近景拍摄人物的时候,导演大量使用了边缘调度和构图,人物说话时总是处于画面的边缘或角落,而银幕的大多数部分被环境所填充。最经典的就是塔洛拿了钱来找杨措的那场戏,两人一开始便一直处于左半边,人物通过镜子来展现,杨措给塔洛剃光头发之后,坐到了另一边的椅子上,合上双眼。

导演万玛才旦希望让人们在影院看到真正的藏区生活,将自己的短篇小说改编,就有了电影《塔洛》。《塔洛》的影院之旅,是名副其实的“开低走低”,0 .1%的排片,上映到第四天基本就“消失”了,少数民族电影、黑白文艺片、缺少人们熟悉的影星,许多的元素,让这部影片注定“难以卖座”。塔洛是孤独的,从某个角度来看,导演万玛才旦是孤独的,甚至艺术电影也是孤独的。
为什么这么讲?
先说说《塔洛》的剧情。电影讲的是一个孤独的藏区牧羊人,因为办身份证去县城拍证件照继而引起的各种遭遇:他遇到理发店的姑娘杨措并产生情愫,卖掉了自己的羊群换来16万元钱交给了她,而杨措却卷款消失。《塔洛》实质上就是着眼于藏区人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文明的碰撞,是藏人在时代变迁中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迷茫困惑。作为一位屡获大奖的藏族作家、导演,万玛才旦十分了解藏族人的生活现状,一以贯之的用电影作品反应藏族社会的真实情况和新时代藏族人的生活状态。为了表现这些,导演在长期的创作中或多或少摸索出了些套路

不能再多给了 真的 看到了豆瓣上无数的赞美之词 但是 我不喜欢 有些失望 可能是我浅薄 还没到看懂这部电影的年纪 仅仅两天6场的排片在我之前看感觉很惋惜 看过之后觉得已经算多的了 我把它定义为社会问题片而非文艺片 在我看来没有文艺片跟商业片的区别 只有精彩故事和普通故事的区别 标准的一个半小时结束的片子延至两个小时 远景镜头 空镜 固定机位 可以说朴实 但效果一般 是看出了导演想表达可能藏地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可能只是荒凉一片
好像几个标签成了文艺片的固定手法 这样真的好吗 我没觉得 我希望好片子越来越多的出现 但不希望是这种形式 不堪一击 对于大多数的主流观众不买账 也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吧

塔洛处理被狼咬死的羊的尸体时,有那么一瞬间我想起了羊肉的味道,可是也就那么一瞬间,转瞬即逝。
小时候,家里养过羊,我记得我是吃过羊肉的,可是现在却吃不了羊肉,像吃一种没吃过的肉类那样排斥,不知道有没有人懂这种感受。那时候家里还养了一条小狗,但它很喜欢追着小羊羔跑,然后咬着小羊脖子把它们叼回来,虽是无意,却也会不小心害死几只小羊,于是村里的人表示希望我们能将小狗送走,爷爷骑着摩托将小狗带到县城送给了别人。再后来,村里的人认为养羊太过麻烦,商量着把所有羊卖掉了

【塔洛】后劲十足!爱不过是镜花水月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18670.html

线路F1

影视推荐

更多
2001中国香港动作片
6.62005韩国剧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