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后七日大结局
导演:
刘梓洁
演员:
王莉雯,吴朋奉,陈家祥,陈泰桦,太保,张诗盈

观看量:55588

《父后七日》悲伤谁人知,痛苦吞腹里

父后七日》,一场传统的台湾农村的葬礼。没有煽情,没有悲戚,没有天天以泪洗面,只是有一些滑稽的桥段,有一些温馨的回忆,有一些淡淡的亲情,不免让人诧异,父亲的葬礼怎么如此轻松?
道士说对儿女说把你爸爸爱吃爱玩的拿来,女儿拿来了几包黄长寿烟,儿子拿来了一本裸女封面的杂志。看到这一段我笑了,想着这是多么有爱的一家子啊!
女儿说,我和哥哥总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不该哭。于是她总是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被要求哭,有一场是她满嘴米饭还没咽下去就跑去哭,结果一嘴的米饭都掉到棺材上,她用手抓起来又塞进嘴里,似乎很搞笑一幕却看得我很难过,想着她内心该是如何的伤心呢?
女儿对哥哥说,我以前听人家说,累得像哭爸,原来,哭爸是这么累的事情。于是哥哥打她的头,他们一起大笑。而这笑声背后掩饰着多大的悲痛,有些时候笑声和悲伤是成正比的。
女儿骑着摩托背着父亲的遗照行驶在那条她18岁生日那天父亲带着她经过的路上,那一日她吃着唯一的肉粽,父亲第一次教她开摩托……那些只属于他们父女俩的回忆。

流浪
阿梅记得,蒋勋老师在台北游学的时候,曾说:《春江花月夜》所展现的,是一种旅途当中的流浪感。然而,在他看来,更宏大的流浪,应像是佛经里所说的“流浪生死”,是生命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流浪之感,是经由生命的无常而产生的那种真正的惆怅与愁绪。
去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并不在阿梅的朋友叶开当时的行程安排内,只是后来在西海镇上闲逛,一条路一条路地走下去,一不小心就走到了馆前,在一个角落里,在王洛宾先生的后半生的某一阶段的描述中,叶开看到了几张照片,他记起以前谁说过的

在某班从香港飞往东京的班机上,看着空服员推着免税烟酒走过,下意识提醒自己,回到台湾,入境前,记得给你买一条黄长寿。”影片最后,女儿的这段独白让我深深的感动。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承载的是太多太多的思念。
女儿曾在朋友面前说起父亲离世的时候轻描淡写地说:“我也经常忘记。”其实她是把后半句藏在了心底:“忘记你已离去。”所以会蹲在没有人认识的机场角落不能自已的哭泣。有些人就是这样,在熟人面前若无其事强颜欢笑,只在陌生的人群中旁若无人的表达悲伤。
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

父後七日:等飛機的時候抽一根煙
(原載於<<時代論壇>>1211期,20年11月14日)

<<父後七日>>的故事很簡單:女兒奔喪,從城市回到老家彰化,一個鄉下地方,經歷整整一週的道教葬禮。葬禮的細節煩人又好笑,而父親的回憶卻總是在儀式不相關之處冒現。
<<父>>所採取的道教儀式,香港人不會太陌生,但有些帶有台灣本土色彩的、看來荒謬可笑的細節。為何好笑呢?儀式本身帶有表演的元素,當表演的成份擴大以致喧賓奪主時,就成了喜劇:女兒在亡父的棺木前哭喊,不是在她傷心的時候,而是按主持禮儀的道士的指令----不論她當時在做甚麼。結果女主角在刷牙時、吃飯時聽到道士一聲令下,也要衝到父親棺木前「哭爸」,哪怕口裡半糊了的飯丟了出來。另一可笑的地方是,一個鄉下阿叔的喪禮也成了地方政客建立關係的時機(也是一種喧賓奪主):殯儀服務設計了一種叫「罐頭塔」的東西,由汽水塔成,比花圈更搶眼,重點是大刺刺地寫着議員的名字,這也是充份表現了台灣的本土特色。
若以為<<父>>只是黑色瘋狂喜劇,大概會失望而回,因為其主調其實是哀傷的

《父后七日》悲伤谁人知,痛苦吞腹里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60153.html

线路F1

影视推荐

更多
5.12010新加坡喜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