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电影中三处细节

孔子

孔子电影中三处细节

在线观看
导演:
胡玫
演员:
周润发,周迅,陈建斌,任泉,陆毅,姚橹,张凯丽,王斑,许还山

观看量:53724

为什么弃孔子的教育家形象而不顾

現在的水平,前提在一個交流阻滯,普羅大眾又抱守反智情緒的環境中。對真相不執著,妄自菲薄,小可安妥。
典型的有三派:
第一派:尊孔派,典型的一例是要把孔子打造成東方救世主。希望從傳統中挖掘出類在價值以普濟大世推動社會完成非物質的文化與文明上的現代化轉型。
這派中的極端把儒教宗教化,通過再解釋的方式把儒教經典正確化。
第二派:貶孔派,極端的典型是對儒家經典一無所知,法家、儒教和儒家分不清楚的情緒化厭惡。逢儒必反的反智狗孺末流。
第三派:也是狗孺,但卻相當平和。以荀學之心,狗孺之腹,道家末流中的消極思想解孔孟之道。于丹之流一例。怎麼解釋得自己舒服怎麼解釋,彷彿差之毫釐,不必摳字眼追究,但實際上謬之千里。
李零先生說過,把書讀薄了,是個大學問。把一個人拍成電影,卻更是把一庫書縮成小長詩。
這要真的認真起來,需要甚麼功力不是在電影相關專業的技術上,也不是用錢能解決的場景佈置,服裝化妝上。
李零考古的出身,幾十年的古文字研究,幾十年中文係教授的資歷,那麼多書目的參考下,抽絲剝繭

谁害了孔子?

这几天似乎媒体上都在说《孔子》票房不佳。
网络上弥漫着抵制《孔子》的情绪。百度上“孔子票房不佳”都成了搜索量很大的专门组合词组。
前几天我去中国电影博物馆约好同事去看《阿凡达》,结果没有票了,我就看了《孔子》。出于好奇,我问了我左右的人前后的人一个问题:“你们也是买不到《阿凡达》的票来看孔子的么?”,先是独自一个人看电影的男生:“孔子我早就想看的。”之后另一个人的回答弄得我都脸红了:“《阿凡达》倒找给我钱我都不看!”
看完了,感觉“这片不错嘛”。
第二天上班,路上买《新京报》看娱乐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位老兄的文章,题为:“下了阿凡达,我也不看孔子”,这和我昨天在影院的感受大相径庭。说实话,我看了《孔子》我还真哭了,周润发的演技没得挑,其他演员虽然没啥亮点,但是也没有很次。从娱乐性来说,这部片子也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体现,基本上没有令人不自在的说教。戏剧结构也都中规中矩,没有大的毛病,摄影都还凑活,就是特效次了点儿,火、油做得跟质量很次的国产游戏一样

昨日,没看过它任何宣传片,只仰望过其大幅海报的我,
抱着一种无比虔诚的心态,去膜拜了这部片子。
当然,在这之前于网上见了很多因为阿凡达2D版下线而抵制孔子的言论。在我看来这是幼稚的行为,并带有了太多偏见:一本影片的好坏,不该是由主题与上映时间来决定的。虽然,讲述拆迁问题的阿凡达被要求下线,再上来个意识形态强烈的片子,难免让人联想到很多东西,但绝不该影响到我们对一本影片深层内涵的解读。
于是我主动抛开所有偏见并仔细从好的方向分析编剧与导演的用意。
开头很好,拍人家吃饭。人对于生活态度反应了他的思想与理念。一切都十分地规矩,而这些规矩又相当自然。但一想“肉不正不食”这些理念,如果对孔子没一定了解怎么会看的透呢?于是,我认为这部片子是拍给我这种有一定文化的人看的。但后来诸多事实证明,我彻底错了。————这是一部有着大量人物为铺垫的,严谨的讽刺片。
该片着一个很经典的结构:先结尾,再从头讲故事,最后再给结尾点个睛。虽然开始看到那老头说了几句没太大力道的话时就明白了这点

1月22日,《孔子》公映,并在全球发行2500多拷贝以纪念2500多年前的孔夫子。1月23日,我在北京UME国际影城看了《孔子》,影厅上座率不到3成,看完后我也很不人道的没掉眼泪,感觉真对不起发哥。
1997年,胡玫花了44集的时间讲述《雍正王朝》,剧集当年创下央视收视高峰;到了2003年,胡玫又花了58集的时间去描绘《汉武大帝》,按照这个逻辑,胡玫应该是拍的历史人物越久远,花的时间越长久,可是这次的《孔子》她只用2个小时就讲完了,后果可想而知。
影片开场就是73岁白发苍苍的孔夫子坐在毫无诚意的山水特效前回首往事,然后镜头直接跳到孔丘51岁时迎来自己仕途顶峰,会见鲁公,而之前他因开办私人学堂以博学闻名而学徒众多只字未提,可见胡玫为观众预设的门槛可不低。可怜的我记性极差,只记得孔夫子一直都有“思想家教育家老人家”的几个标签,但他为何被贴上这些标签我就一无所知了。
而电影接下来也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因为胡玫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希望把孔子拍成一个普通人。所以这个普通人就能在一年之内从一介庶民升任小司空、大司寇、相事

为什么弃孔子的教育家形象而不顾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10380.html

线路F1

影视推荐

更多
4.12020中国大陆动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