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和她老师什么关系

汉娜·阿伦特

汉娜阿伦特和她老师什么关系

免费观看完整版高清1080P
导演:
玛加蕾特·冯·特罗塔
演员:
芭芭拉·苏科瓦,珍妮·麦克蒂尔,尤莉亚·延奇,尼古拉斯·伍德森,乌尔里希·诺登

观看量:45225

《汉娜·阿伦特》经典必看!电影别名应该叫阿伦特为纽约客遭了多少罪。

- 要是我赢了,你回答我一个私人问题如何?
- 你是不会赢的,所以我可以答应你任何事
- 现在…
他是你一生里的挚爱吗?
- 谁?
- 你知道是谁
你内心里的思考之王
- 不,不是他
是海因里希
- 好吧,现在来做填空题吧
海德格尔曾是我…
…这一生的_____?
赶紧啊,我不会跟任何一个人说的
- 这世上还有比单个人更加强大的事物

思想是与情感相对的。一个人思考的时候,需要绝对的客观,也就是绝对地不动感情。转化成占星可以变成:水星(思想)——月亮(感情)。
老子说:“柔胜刚,弱胜强。”但是这种完全的软弱的代价,是自由的缺失。所以,当自己受到压迫时,不应该继续软弱下去,而是要起来反抗。但是如果你认为自由无所谓,那么继续软弱下去,也没有关系。
理性思考带来的真相,有时是正常人无法接受的。但是这确实就是真相。有的为真理(天王星)而活,有的人为感情(月亮)而活,这是天生矛盾的。真相只有智者才能欣赏

在假期的一个上午看完了这部电影,真实的结局让人惋惜。
人们需要的,当面对艾希曼的审判,是愤怒的宣泄,是正义的补偿,而不是哲学的理性思考,故而汉娜的思考是不被需求的。历史亲历者面对审判,他们记忆深处的痛苦是毫无保留的、横冲直撞的,并且是被鼓励的,是的,被社会鼓励的。这种受害者痛苦的表达,让这场既无法弥补已酿的悲剧、又无法给予直接的补偿的审判免于自我陶醉的正义姿态,而成为切实必须的、历史意义的。受害者越是真实、巨大的痛苦,越是能够补正这场审判法律程序意义上的缺陷,以及历史进程上的滞后。所以社会鼓励受害者的痛苦,并且通过倾听受害者的痛苦,无关的人们一同分享审判正义的快感与欣慰。
在潮涌的情感走向下,能够不被社会众情所裹挟而独自思考难能可贵。
尤其是当思考者本也是这场审判中的痛苦有权表达者,从没有任何一个时间,人们对于负面情绪的追忆的包容度如此之高。偏偏汉娜能够以一个哲学家的视角去审视,虽然多少也有着身为哲学家的知识分子的傲慢——这个傲慢不是施加给别人

首先,汉娜作为一个待过集中营的犹太人,能够抛开自己的身份和经历去“理解”阿道夫·艾希曼,实在不是常人能做到的(当然,她自己也说了理解不等同于宽恕)。我们在对待任何人事物的时候,都基于自己的立场,要抛弃自我的偏见是非常困难的事。从这一点,就可以说她是伟大的。
第二,汉娜对”阿道夫·艾希曼“的评判。她认为,他会犯下这样的行为,是因为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能力——思考。他只是像做一件普通工作那样”高效、准确“的完成。当党卫军在首长的指导下,完成第三帝国的伟大理想时。他们都躲在这个庞大体系背后,机械地活着。这个”伟大的目标,民族的崛起“就是保护个人丑陋和邪恶的最好屏障。当众人犯罪时,个人就不会觉得那是犯罪。当有一个高尚的理由撑腰时,屠杀和犯罪都成了”战斗“。纳粹不是一个人,把犹太人送进毒气室的也不会是一个人。我们是整个体系中微不足道的一点,但是就是这每一点的不作为、不反思而造就了整个纳粹。每个人都有罪,当然你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没有罪,因为他们只是执行而已,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所以,纳粹是邪恶的

电影不好,但“审判”引发的现象和阿伦特的观念很可以再思考。
艾希曼为自己的辩护词归根到底无非是:我是一杆无辜的枪,不应为持枪者的罪行负责。这也很好辩驳,因为人到底不应该是一杆枪,即便由于极端环境的压迫而丧失了坚持良心判断的可能。但人仍然不是枪。所以阿伦特的恶魔,再也不是那个头戴犄角在钢琴边诱惑浮士德,伴随着火焰和鲜血出场的上帝可尊敬的对手了。恶魔变成了个长着一张平庸面孔,半秃,苍白,面对众人直出冷汗,坐在起居室里和沙发融为一体,走入丛林鸟兽不惊的那类人物。
审判其实给了艾希曼一个拉回人性高度的机会,他的最后结局(绞刑)其实远远高于他为自己所设下的情境判断。影片中着重表现的仍是阿伦特对艾西曼的解读,也就是所谓“平庸的恶”。但真正的他是否被异化得如此极端,很难看出来。
影片里的阿伦特角色存在感很单薄,要么抽烟,要么沉思,要么抽着烟沉思。我总觉得最后一段激情澎湃的课堂演讲很俗套,代表邪恶方的校董们和眼神纯真的学生齐聚一堂,被英雄阿伦特的激情和公正抽离,严谨细致的学术态度所打动

《汉娜·阿伦特》经典必看!电影别名应该叫阿伦特为纽约客遭了多少罪。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10420.html

线路F1

影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