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

汉娜·阿伦特

汉娜鄂兰:真理无惧

免下载直接观看

年代:2012 

首映:2012-09-11(多伦多电影节) / 2013-01-10(德国)

时长:113分钟

语言:德语,英语,法语,希

观看量:16890

豆瓣:8.2

更新:2024-04-23 05:14

剧情:
1960年,以色列宣布逮捕被称为“死刑执行者”的纳粹德国前高级官员阿道夫·艾希曼,并于1961年在耶路撒冷进行审判。《纽约客》邀请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著名犹太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芭芭拉·苏科娃饰)为此次审判撰稿。当汉娜·阿伦特前往耶路撒冷观看审判时,她发现艾希曼的论述、公众舆论和她自己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差异。当阿伦特将艾希曼的行为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时,她的文章不出所料地在社会上引发了负面评论和批评,汉娜·阿伦特的一些老朋友甚至与她分手。当时海德格尔家下最骄傲的女学生,想在风雨交加中全身而退,却发现一切不再像她预想的那么简单。
展开
线路F1

预告片

图集

  • 汉娜·阿伦特 图1
  • 汉娜·阿伦特 图2
  • 汉娜·阿伦特 图3
  • 汉娜·阿伦特 图4
  • 汉娜·阿伦特 图5
  • 汉娜·阿伦特 图6
  • 汉娜·阿伦特 图7
  • 汉娜·阿伦特 图8
  • 汉娜·阿伦特 图9
  • 汉娜·阿伦特 图10

影述

《汉娜·阿伦特》巨匠之作!人之初,性本善

it bloomed my mind, it made my mind clear
movies are real, aren't they. when she was in Jerusalem for the trail, her eyesights are so familiar as of the people in Israel when they think
things become clearer after her work, aren't they.

第一次写帖子,不太会表达,可能比较抽象。
在我的思考学习经历中,我意识到我的绝大部分痛苦就是由我的思考引起的。控制不住的思考几乎快把我整个人掏空,对事物的过度分析和对事情人物的过度猜想,让我生活得并不愉快。
和我同感者不少,思考使我们彼此感到熟悉,某种类似的特质让我们很有共鸣,我们的痛苦和迷茫也都能共通。因此某种程度上,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追求“世俗”意义上的快乐,很多同伴不得不选择“阉割”自己思考的能力,以求得心灵的安宁,生活的稳定。
更重要的是

影片围绕阿伦特报道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审判展开。作为一个经历过犹太隔离营后来又移民美国的犹太人,阿伦特对这一审判的报道所持的观点是出人意料的:她认为艾希曼之所以犯下屠杀犹太人的滔天罪行,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内心变态的恶魔,而是他是一个只顾自己晋升的官僚,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思考能力,是一种“平庸之恶”。
阿伦特并没有想到,这一观点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先是杂志社收到无数愤怒的投诉电话,又是学校禁止她继续授课,多年的老友都对她反目

刚刚看完,情绪有些激昂,语言也不太通顺,不过都是真情实感,发自内心。
编辑问她:你是否在其中加入了你自己的观点?
答:我在尽我所能的公正
延续种族生存并繁荣是群居生物埋藏在骨子里的深刻原则,每个人,每个民族都会宣扬自己的无辜。汉娜.阿伦特在努力克服,努力看到房间里灰暗的部分,并站在真正“民族进步”的内核之上。通过对自我不断的批评(真实的,削骨的批评,不是形式主义!)才能有可能避免下一次的集体恶恶行。无论是当时的人,还是未来的读者,她都希望他们有所收获

电影不好,但“审判”引发的现象和阿伦特的观念很可以再思考。
艾希曼为自己的辩护词归根到底无非是:我是一杆无辜的枪,不应为持枪者的罪行负责。这也很好辩驳,因为人到底不应该是一杆枪,即便由于极端环境的压迫而丧失了坚持良心判断的可能。但人仍然不是枪。所以阿伦特的恶魔,再也不是那个头戴犄角在钢琴边诱惑浮士德,伴随着火焰和鲜血出场的上帝可尊敬的对手了。恶魔变成了个长着一张平庸面孔,半秃,苍白,面对众人直出冷汗,坐在起居室里和沙发融为一体,走入丛林鸟兽不惊的那类人物。
审判其实给了艾希曼一个拉回人性高度的机会,他的最后结局(绞刑)其实远远高于他为自己所设下的情境判断。影片中着重表现的仍是阿伦特对艾西曼的解读,也就是所谓“平庸的恶”。但真正的他是否被异化得如此极端,很难看出来。
影片里的阿伦特角色存在感很单薄,要么抽烟,要么沉思,要么抽着烟沉思。我总觉得最后一段激情澎湃的课堂演讲很俗套,代表邪恶方的校董们和眼神纯真的学生齐聚一堂,被英雄阿伦特的激情和公正抽离,严谨细致的学术态度所打动

汉娜·阿伦特1951年的研究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认为,极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原因部分要归咎于现代生活的分裂化,让人们更易受到政治煽动者的影响。在别的作品中,她创造了“恶之平庸”(the banality of evil)这个短语,来描述个人道德意识的极端缺失。这个术语引来了一些批评,主要原因是,她把这个说法用在了种族灭绝积极分子、犹太大屠杀的组织者阿道夫·艾希曼身上,而他的滔天罪恶可不只是没能负起责任那么简单。但阿伦特仍然坚持她的分析:在她看来

《汉娜·阿伦特》巨匠之作!人之初,性本善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10420.html

展开

免费精选

弗里达
8.72002年美国剧情
维特根斯坦
7.91993年英国剧情
罗莎·卢森堡
7.81986年捷克斯洛伐克剧情
恋上哲学家
7.62016年德国剧情
永恒记忆
8.42008年瑞典剧情
公民凯恩
8.81941年美国剧情
宁静的热情
7.32016年英国剧情
教宗的承继
8.62019年英国剧情

德国剧情片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