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宫
导演:
萧寒
演员:
王津,亓昊楠,屈峰,王五胜,王有亮,杨泽华,纪东歌,陈杨,闵俊嵘

更新:2024-04-23 18:28

首映:2016-01-07(中国大陆)

年代:2016

时长:50分钟

集数:3集

连载:3全集大结局

评分:9.4

观看数:62593

来源网:丝路网

我在故宫修文物:2016推荐,记录片中的一段话(字数太多改成了剧评)

故宫,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处古迹,他仿佛是推开世界的大门缓缓穿越而来,历经几千年的腥风血雨,大起大落,却从未失去它原有的高贵和华丽。而本部纪录片的主人公就是一群生活在故宫里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他们的工作鲜为人知,但又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尊敬和铭记,他们就是为我们的历史文物清洗的医生——文物修复师。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讲述了在机器工艺时代的文物修复师们展示了他们在故宫生活工作的一点一滴,在如今这样的这样的技艺已越来越少,我们的文物大多数却已支离破碎

出于好奇看完部高达9.5评分的纪录片。如果只是单从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角度和制作剪辑方面来说,这部纪录片许多地方都不尽人意。但是这部纪录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记录了那么一群人,他们对文物的热情,专注和淡然的态度,用他们平常的工作触动了观者的内心,并让观众体会到拍摄者想表达的精神。
三集中最喜欢的人物还是王津先生。在故宫修了39年钟表文物,从没换过工作的他有着传统大匠的气质,淡然且从容、温柔且谦逊。在修大型钟表时,他对着镜头说“动起来完全不一样,特别漂亮 ”,而面对自己修好却只能静静待在展览馆不能时动,他淡淡的说了句“看着儿有点心疼”。又或是在和收藏家交谈后的旁白中,你能清楚的感觉的到王师傅内心淡淡骄傲感,那种骄傲来自于对故宫文物的自豪和对自身工作的归属感。
“这些最顶级的文物修复者,修着最顶级的文物,但是他们的生活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他们在院子里种树,在故宫里骑车,打杏,逗猫;工作的同时享受着生活,他们的平常甚至还会让处于都市生活的我们感到羡慕。[img=1:C]无论是谁经历这样的场面都会感到是幸福吧

故宫作为中华文明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存在,一直使人们慕名而去,体验它独特的历史韵味,除了恢弘的建筑、精致的皇家园林,里面的文物展更是吸引人们的重要组成部分,看着那些或斑驳的铜器或残缺的陶瓷或奢华的装饰,仿佛回到了过去,看到偌大的清宫中忙碌的宫女太监提的宫灯端的银器,孤寂的嫔妃们把玩的多宝格亦或那权力顶端的他听着滴滴答答钟表的转动,感受着时间的流逝。
片中在第一集的最后说道,文物是过去式的,但修复文物却是现在进行时。古今的对话发生在很多领域,但或许这些真真切切触摸到百年前皇家用品,并想办法去将物品恢复成历史模样的文物修复者们才是最能感受历史脉搏的人。传统的工匠制早已随着社会经济变革浪潮而消失,但在现在修复文物的师徒上我们依稀还能感受到曾经的影子,也感受到经验和时间的积累在这一领域是多么的重要。
第一集最令人动容的就是那位钟表老师傅了,镜头不是最多,但却从他身上看到了那种匠人们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岁月沉淀下的十足的耐心与沉静。相比下,那些年轻的徒弟们的浮躁与骄傲也一目了然

印象最深刻的是木器组师傅屈峰的一段话:“每个人对佛的理解都不一样,这也跟人的性情有关。你看有的人刻得佛,要么奸笑,要么淫笑,还有刻得愁眉苦脸的,很难刻,佛像一刻就知道,那个味道很难把握,怎么能刻出那种神秘的、纯净的微笑,那是最难的。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你看,我们从过去最早的时候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性,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性来。所以中国人在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

刚看了《我在故宫修文物》,一件件破旧不堪的珍贵文物在一代代修复师向徒弟言传身教的修复后恢复了往昔的风采,令人叹为观止。但是整个影片最让我着迷的不是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而是修复师们远离嘈杂的市区,在幽静的故宫大院里面对一件件文物,不慌不忙、心静似水的工作状态。尤其听到老一辈修复师临摹《清明上河图》花了十年时间,更是令人惊叹,那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相比于他们我在平日里是多么的着急啊,着急考学、着急工作、着急结婚、着急成功。其实越着急干成什么越可能干不成什么

我在故宫修文物:2016推荐,记录片中的一段话(字数太多改成了剧评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60714.html

线路F3

作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