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题材电影
导演:
王小帅
演员:
高圆圆,李滨,姚安濂,秦昊,王雪洋,汤杨,王小凡,戴文燕,林源

更新:2024-04-22 23:10

首映:2005-06-03(中国大陆) / 2005-05-17(法国)

年代:2005

时长:116分钟(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上海话

评分:7.1

观看数:87075

来源网:丝路影视

青红的苦涩青春 ——《青红》影评

作为上世纪70年代从北京迁到三线城市支援中原的厂职工的后代的后代,这部电影勾起了我很多回忆。
弹幕里猜时代背景说什么的都有,我觉得前半段像85年前,后半段像90年后。因为我是85后,后半段我都有记忆,但前半段的剪裤子 地下舞会,都只是从我爸那儿听到的他年轻时的经历。
电影“忘了”交代的是,参加舞会也是“违法”的,会有警察抓 邻居告,哪怕是几个人一起去谁家开party…当然,举办的人罚最重。我爸曾无数次得意地讲起,他碰上警察敲门那次,跳窗户成功溜了,有个家伙也学他跳窗户


《青红》D9内封
[img]http://mil.eastday.com/eastday/enjoy/xw/ysxw/images/00294332.jpg[/img]
进军嘎纳电影节的封面《shanghai dream
才下了《青红》,非常认真看完,失望呀……感慨呀……实在忍不住骂上几句。
记得cctv大宋提刑官广告里,宋提刑就说过:看了,多说好话,觉得咱们片子不好,也不要批评太厉害,留些情面。
看看人家电视剧行业混得那么好,说话还这么客气。
中国电影行业呢……哎……
我就喜欢谦虚那种,至于《青》就多给一些批评吧!目的也是为了中国电影和中国导演未来成长快乐。
先列一个提纲,明天再写。
[b]老吴是个北方人[/b]
会说几句上海话就是上海人吗?
上海人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
如果问那个年代的上海人,会放弃户籍关系奔向上海吗?
我估计上海人都会考虑用其他办法离开西南三线企业,回到上海城,唯独不会选择放弃单位、放弃户籍这个笨办法。
这种选择到像是北方人的所想所为。
如果问那个年代的上海人

我的左脚上有一个榆钱大小的疤,陪伴我三十多年了,一度我以为它已经离开我了,最近我发现它还在,因为我的右脚最近受伤了,不是圆形,而是柳叶形。
从左到右说吧。
我五岁的时候,寄养在一户农家,其中的苦乐这里不细说了,我们只说这榆钱大小的疤。一日正午,我端着一个碗,在院子里吃米饭,一粒米眼看着掉在脚面上——我才五岁嘛,吃饭掉米粒还是可以被原谅的——我正在纳闷,院子里一只大公鸡蹦蹦蹦蹦向我冲来,低头用它那两棵尖镐对着我的粉嫩的脚面“当”就是一下,当当当当然,立立立立刻血肉模糊,我疼得昏死过去……三十岁的时候,我终于有了勇气跟别人讲这个疤的来历,听着无不哈哈大笑,因为远嘛,已经不疼了,连痒也不痒了,榆钱大小的疤,还是很好看的,比什么都没有的脚面看起来要丰富一些,显得有阅历。
这是真的。我要是瞎编,完全可以比这编的更离奇和搞笑。比如:当年罗马人到处抓基督,看我比较瘦,头发比较长,就以为我是基督,把我抓起来准备钉死。十字架立起来后,刽子手刚开始钉我的左脚,我惨叫一声,观者无不掩面而泣,这时

了解三线建设,是在上大学之后。认识的一位同学来自三线。三线建设是共和国在与苏联冷战之后,将国家的军工业和重要的重工业一部分转移到西南和内陆城市,为国防打好基础。
三线建设号召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技术工人深入祖国的边陲,他们在荒凉的地方扎根生存,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也将自己热血的梦想在年复一年的生活中渐渐淡忘。
同学的先祖是上海人,由于工作勤勤恳恳,积极向党靠拢,自愿响应党的号召,到哈尔冰去,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出一份力。当三线建设开始的时候,同学的母亲已近出生,并在哈尔冰上了小学。在哈尔冰的日子应该还是可以的,庞大的工厂有着自己的保障体系,从幼儿园到高中,还有食堂和医院,工厂就像是一个微社会。虽然东北的天气寒冷,物资也没有上海丰富,但是始终有现代化城市的气氛。
三线建设开始后,这批从上海到哈尔冰的工人就被工厂直接安排到贵州、四川和云南。毕竟南方人和北方人是有差别的,厂里的东北人也有去,但毕竟不比上海人多。同一批去的上海人多找了上海人结婚,因为在饮食习惯和地域文化上都更相近。

青红的苦涩青春 ——《青红》影评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58394.html

线路F1

作品推荐

更多
8.21996中国大陆剧情片
2010中国大陆剧情片
3.92011中国大陆喜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