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此时结局
导演:
汉尼·阿布-阿萨德
演员:
卡伊斯·纳塞夫,阿里·苏莱曼,卢巴纳·阿兹巴尔,阿莫尔·何勒赫尔

更新:2024-04-23 12:13

首映:2005-09-07

年代:2005

时长:90 分钟

语言:阿拉伯语,英语

评分:7.7

观看数:43759

热播指数:11

来源网:丝路年度电影

天堂此时:自杀性袭击者的心理

心情不是很好,可片子下完了,既然睡不着,就看完。
很早就知道了,很早就想看。看过了《慕尼黑》,更想看的是《天堂此时》。
一个女人出现,阿拉伯人,她的对面是以色列的军装,在检查。我把音量调小了,因为以为会是在一个女人和一声巨响中揭幕。可画面平稳的过去了,但心依然紧张。
一阵恼人的电钻声,破旧的应是垃圾场的修理厂,这是阿拉伯人,这里是巴勒斯坦。主人公出场,Said和Khule,失业,一同吸水烟,给了送饮品的孩子一枚他不满意的硬币,回家,过滤后的水依然难喝,这里是巴勒斯坦。还有Suha关不上窗的出租车,组织给Khule的手机,这里是巴勒斯坦。
铁丝网,枪声,……高楼,让人突然感觉豪华的现代汽车,三星手机巨幅广告,比基尼,这里是以色列。
《慕尼黑》很少表现的以色利。而巴勒斯坦是《天堂此时》不可能少表现的。
这并非在论证合理性,而是刺激着人们必须思考着种种的不合理。
Khule在录制誓词,完整地结束了,却没录上,再开始,还是没录上,然后可以录了,两位组织派来的联络人,一边看着他的再次录制

一直看的時候, 想起了慕尼克這部電影。慕尼克是代表以色列, 立見天國是代表巴勒斯坦。兩套觀點與角度皆完全不同, 甚至可以說他們是相反的, 但看過這兩部戲的我, 卻一點也不混淆於其中。可以說, 慕尼克 是比較感情為先的戲, 而立見天國卻以寫實行先, 也勝在比較客觀的去說故事。
人肉炸彈、以巴問題, 對於在生活在香港這一塊還為"巴士阿叔成為熱話"的"樂土", 可能真的不會理解為何人家會為自己的國家而不要命去做。看電影的好處是可以從比較間接地了解一些你平時不會知的事, 例如比較嚴肅的政治話題。
全片沒有血腥渲染, 在片未的留白, 卻震動了我的思緒。

人类是本质是追求和平的,但人类的本性是杀戮的。自相矛盾的结果造就了今天中东如此复杂的背景。
基督教世界,为了偿还二次大战对于犹太人的摧残,将耶路撒冷这个三教的圣城,还给了犹太人,于是全世界所有的犹太人都回到了故土。但,犹太人的回归,却造成了,穆斯林人的无家可归。
当以色列人的空军和坦克,一次次的封锁约旦河西岸的时候,当巴勒斯坦人一次次的流离失所,一次次的在难民营中度日的时候,总会有人开始反击,总会有人站出来。
曾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讲提名的影片,史上第一次站在巴勒斯坦人的角度上,看待整个巴以问题。当这位以色列人,借着苏农这个英雄之女,说出反暴力宣言的时候,不知道巴勒斯坦人会作何感想?
刨除信仰,巴勒斯坦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托,可以依靠。满目的黄沙和错落有致的隔离墙,以及以色列士兵的荷枪实弹之外,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和在地狱无异。当爆炸了侵略成为家常便饭的时候,我想没有一个民族会沉沦或懦弱下去。
Said是对于父亲的救赎,或者是对于以色列的仇恨,让他为了真主,为了家庭,为了友情

另外一个评论中提到,两位人体炸弹出发前的聚餐,场面犹如基督教的名画《最后的晚餐》。
这个发现倒是挺有趣的。于是重看了下聚餐的画面,确实如此。
13个人,萨义德坐在最中间,耶稣的位置。不苟言笑的他,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一个救世主般的存在。
虽然他做的是血腥至极的自杀性爆炸袭击,但在他身上我只看到了爱,对家人之爱、对女孩之爱、对朋友之爱;却没有仇恨,至少不是具体到某个以色列人的仇恨。也许他恨的是罪恶本身,以色列占领、驱赶、封锁他的民族的罪恶。
还有自我牺牲。不是为了真主安拉或什么死后的天堂,而是通过他的“烈士”行为,洗刷父亲因“通敌”被处决而给他和他的家庭带来的耻辱。崇高点来说,他相信,通过无数他这样以血肉之躯换来绝望而惨烈的一声巨响,可以为他的家人、他的民族的未来带来一丝转机。
贯穿影片始终的背景舞台是破败、拥挤、满目疮痍的巴勒斯坦城市,这和影片最后阶段萨义德所看到的繁华、富足的以色列城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这使我不由想到,或许,人肉炸弹

天堂此时:自杀性袭击者的心理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17787.html

线路F1

作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