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迷必看电影
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演员:
耶日·斯图尔,莫格莎塔·札柯夫斯卡,艾娃·珀卡斯,斯特凡·希泽斯基,耶日·诺瓦克,塔德乌什·布拉德茨基,马雷克·利特夫卡,博古斯瓦夫·索布丘克,克日什托夫·扎努西

更新:2024-04-23 13:24

首映:1979-08(莫斯科电影节) / 1979-11-16(波兰)

年代:1979

时长:113分钟

语言:波兰语

评分:8.4

观看数:6476

热播指数:91

来源网:丝路免费电影

影迷是如何煉成的

有时候,一个人痴迷一样东西往往源于很普通的原因,就如电影《影迷》中的菲利普,当他的女儿降生时,为了记录女儿的成长,他买了一部摄影机,就此与电影拍摄结缘,之后他享受着拍摄的快乐,也承担着拍摄给他带来的种种苦恼。这部大师导演,基希洛夫斯基早期的作品展现了一个普通工人陷入一种对电影拍摄的痴迷后,在自己游刃有余的电影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欢乐,心酸,与无奈。
相信每一个曾经痴迷于一项爱好的人都多少能够体会菲利普的生活,当你喜欢一样东西,一件事时,它对你的意义已经往往不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简单,它甚至就是生活本身。而正因为它是你的爱好,所以也就注定了你不可能全身心的去投入到其中,因为“爱好”往往意味着“业余”,它不是你的职业,而我们却不得不把太多时间投入到经常是你不喜爱的工作上去。菲利普只是个工厂物资部门的员工,它的本职工作就是去为工厂采集物料,相信这不是一个会令人热爱的工作,而电影,准确的说拍摄电影则是他喜爱的事。痴迷者经常会面对他的痴迷物和现实世界的冲突,当他从痴迷之事中得到更大的快乐时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菲利普为了纪录女儿的成长买了摄像机,却误打误撞成为纪录片大师。对拍摄纪录片的痴迷使他忽略了挚爱的妻子,至使妻子离他而去,而他在拍摄过程中也遇到的种种挫折与磨难。最终,巨大压力下的菲利普将自己的纪录片新作毁坏,但对拍摄的热爱使他最终又拿起了摄像机。
好的纪录片大师所付出的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曾看过一个片子是纪录一个人拍摄纪录片的过程,感动之极。片中主人公也如是,是尊循自己的本心,真事纪录一段事实,还是粉饰太平,人人尽满意。在成名与道义的漩涡中苦苦挣扎的主人公还是做出了抉择!希望每个真实纪录正在发生的故事的人能够得到尊重!

我會用真誠兩個字來形容此電影。奇大導將一切他對於電影,對於家庭,對於社會,對於世界,甚至是對於人生的看法,真誠坦率地放進電影的每一個鏡頭和人物的性格之中,男主的遭遇也許某部份就是奇大導的夫子自道,追求理想意味著對現實的抗衡,也意味著對現實上的東西或關係的必然衝突,更甚者還會把我們身邊的所有東西一一摧毁。但有那麼一剎,你會在某一瞬間感到一種形而上的,神秘如宗教般的神聖光輝籍著你所追求的理想存在於你的內心之中,正如電影中那個男人在影片中再次看到他已逝去的母親一樣

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这部早期的剧情片里,出现了一个悖论式的问题:当男主角开始他的电影生活时,他一方面在接近生活(借由摄影机,他得以看到更多东西,更多社会的真相),但他也在远离生活(他失去了家庭,他的妻子带着他们的孩子离他而去)。两种生活是同质不同面的,因为菲利普电影人身份的获得(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段他女儿出生了)两者发生了联系。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伪悖论。因为造成这一切的是菲利普自己,而非真的是他的电影。另外,他对电影的拍摄是带有某种自发性的。他对纪录方式的选择更多的是出于感性,而非理性。他对家庭的态度也是如此。他行使着他的责任,但是他没有真正思考过当他的孩子出生之后,他究竟该如何承担责任。
真理具有不确定性。没有统一的、绝对的标准。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影片中借扎努西和他的电影说出了这样的观点。菲利普对这样的观点很感兴趣。好像这可以成为他行事的一个合理的理由。但也正是这种标准上的弹性使得菲利普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疏解,反而趋向崩溃。他缺乏行事的准则。这是菲利普走到这一步的根源。事实上

文/尘世流年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被称为“诗意哲学电影”,他的几部电影开头的片段很有震撼感,这种震撼感来自不加修饰的直接。比如《杀人短片》开头的动物尸体,《机遇之歌》的男主角吼叫,这部《影迷》也是一样,一只鹰正在啄食捕获的鸟,在我看来这是表示自然界的真实与残酷,弱肉强食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法则,一直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这部发行于1979年的电影,制作在当时冷战时波动较大的波兰,所以想要了解这部电影,就必须了解当时波兰的社会背景。二战时以著名的“闪电战”拉开帷幕,德军先占领波兰大部分领土,而此时的苏联不失时机的上演一幕落井下石的好戏,突破苏波边境建立起东方防线。此时波兰已被瓜分,而二战结束后,波兰作为苏联的卫星国,被定位在社会主义阵营之中。所以波兰的政治经济体制完全照搬苏联。重视重工业而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日积月累的民怨不时的爆发,而苏联包办的傀儡政府却采取高压政策,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随后导致了波兹南大罢工,此时波兰人民已经觉醒

作为《影迷》(Camera Buff, 1979) 的主人公,开始使用摄影机拍摄纪录短片之后,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初他是用来记录生活点滴,后来短片进入了公开放映的渠道,最后作品取得或好或坏的反响,但他却迷失在应该拍些什么的困惑里。
最初主人公的拍摄动力,是想要记录女儿的成长,做成普通的家庭私影像。他对拍摄没有具体计划,摄像机像是眼睛的延伸,他看到什么,就把什么拍下来。但是在那个年代,摄影机和胶片还是稀少昂贵的东西,因此人们对摄录留影这件事,格外地具有仪式感。在镜头前录制影像对一般人来说

影迷是如何煉成的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31807.html

线路F1

作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