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纪录片
导演:
杜家毅
演员:
张书豪,李晓川,李桃,钮承泽

更新:2024-04-27 04:10

首映:2011-11-03(中国大陆) / 2011-10-26(东京国际电影节) / 2012-10-19(高雄电影节)

年代:2011

时长:90分钟

语言:汉语普通话,藏语

评分:7.9

观看数:44717

来源网:丝路免费电影

《转山》电影删减太多

总是有那种感觉 西藏 总有一天我会在你那
选择走这条路是会不简单的 但是议不反顾的走下去 终会到达那个地方 不管是为了什么
印象很深的是那个西藏小男孩和他的妈妈 明亮清澈的眼睛不掺杂一丝的杂念 当他说出那句“哥哥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时候 眼泪忍不住的掉下来 而他的母亲 是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女人 一生平凡却一生伟大
第二个是川哥 和他一路确实是享受的 这个可爱的甜点师傅 影片最后他的话也很有感触 他说 我不想死我想活 所以我又重新上路了 那是一颗不安分的心 一颗永远蓬勃跳动的心
也记得那个慈祥的老医生 他说 只有心病没法用药医好 心病只能心来治疗
也不能忘记美丽又虔诚的藏民 不知道是因为虔诚而美丽还是美丽更虔诚 总之 有信仰很美好
片子里 我看到了很多和想象中一样不可思议和神奇的大自然 很真实 但是
我总想 有一天我会亲眼看到
那展览的天空 白云苍狗 绿色江水 还有 冰欺凌雪山。

以下皆为零碎
打开笔盖又盖上,反复多少次都不知道怎么下笔
转山》这本书看过半年多了,大部分东西都忘了,只记得旺霖这次骑行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同是作为一个骑行者,未免不为他感到不平。
可是苦难往往带来思考,觉醒者走向精神自杀,或者从此康复。旺霖是后者。
电影一开始便是台北的街头,繁华热闹,可这背后却是张书豪哥哥的葬礼,安静肃杀。他发现了哥哥的骑行计划,并拿了回去,开始计划着自己前去完成这个梦想。
转山在这一刻便开始了,因为转山就是为了一个信仰而开始的朝拜之行。书豪希望哥哥安息,这便是信仰的朝圣。
影片开头大概最容易被人遗忘和忽略,因为大家认为行在路上才是重点。可是有没有记起当书豪在公园跟在一个03年骑过那一条线路的中年骑行者后面的时候,中年骑行者对另一个朋友说的话?——“希望我们不要到时候在对方的葬礼上说,‘当时有去就好了!’啊?!”
我们总是在等,等时间,等钱,然后才能去做梦想已久的事情。可是谁知道明天会怎样呢?如果有一天我得知一小时后我将会死去,回顾以往的生活

日落前灿金色的布达拉宫,山顶之上安静流转的洁白云絮。山峦叠嶂,万仞宫墙,相望于尘世纷扰的沧桑变化中;人世蹉跎,世代易主,每一块石头却毫发无伤。
《不负如来不负卿》中,姚敏曾说:“每一个还没有去过西藏的人,都深信有一天会踏上那片土地;每一个离开西藏的人,都深信自己还会回去。” 而西藏之于我,年少时曾经很想去,在有时间没钱的日子里;如今却不是那么想去,因为顾虑因为浮躁因为怀疑。跟大多数人一样,既不拥有信仰,又不因缺乏而去追求信仰。
生活的平淡是一种习惯。
直到男友将单骑西藏的计划纳入日程,并一步步付诸行动准备时,执着而又自由的流浪者灵魂才在我眼前清晰起来。生命是华丽的冒险,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这样平静述说的资格。而骑车环绕山巅的旅程是无关乎宗教的朝圣。在那里,一个又一个谢旺霖以自己为神:独自克服艰难险阻,独自面对试炼与伤痕,孤独中与自己挣扎交流⋯⋯洗脱身心的罪愆,在最肮脏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得到生命的净化。或许那天人合一或生死存亡的一瞬,就是禅悟。
而我执着相信

  当很多人对着扶不起的国产电影开始骂娘的时候,一部《转山》的出现,似乎又让我们看到了华语电影的希望。说实话,这部片子属于貌不惊人的那种,投资不大、没有名导、演员也不为人所熟知。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班底,却完成了一部令人惊喜的作品。我相信对任何一个看过的人来说,都会产生发自内心的震撼和感怀。
影片讲述了一个台湾男孩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从丽江出发,骑行两千多公里,抵达拉萨的故事。初听起来,这个行者的故事有点平淡无奇,也难引起关注。但影片中人与自然的抗争、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人生自我的历练、追求梦想的精神,却无一不在满足这个物质充盈、日渐浮躁的社会在灵魂上的诉求。就这一点而言,它远胜于市场上那些以高投资、大阵容为卖点的纯娱乐化影片、甚至比大手笔的历史题材和民族主义影片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是它只所以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
出走城市 放逐自由的灵魂
自由是人之本性,却是这个社会中难以体验的一种感觉,尤其对城市中的人来说,生存和生活的压力,往往令身在其中的我们自顾不暇,很难找到释放的出口

不知你是否有一丝执念,一直想要去某个地方,只是因为时间金钱的原因,始终迈不开第一步,抑或是因为担心路上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心中一直所想的却只能沦为空谈。在电影的末尾,出了事故身上还留有七个钢钉的晓川个在寄给已经回到台湾的书豪的明信片里写道:“我热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必须走出去。”生命一直都在路上,人们为着这种或者那种理由走上旅程,不管前面的路会是怎样,只要出发了就好了,毕竟,人生难得会有这样机会,是自己给自己的机会,让自己上路朝着终点迈进。
我也一直想去西藏,但是却没有张书豪坚持骑自行车到拉萨的那般勇气。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心里总是期待着那样一个时刻,突然想去某一个地方,然后就能简单地收拾,马上踏上旅程。生命中需要这样的时候,尤其实在年轻的时候,就应当出去走走,去到不同的地方,见识到不同的人,即使会在路上遇到困难,那也将会是可贵的经历,毕竟能从困难和失败中获得一些使自己成长的东西。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也许你的出发是为了某一个人,但我希望的是

老实说,转山并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没有引人入胜的剧情,没有直观的情节高潮,甚至没有太多人物之间的对话。九十分钟的记录式表达,以我想象中骑行者的视角将一个年轻人的滇藏骑行路呈现而出。
这部在金鸡奖被提名最佳导演处女作的影片,讲述的其实是一个真实故事,年轻的台湾大学生谢旺霖热爱所谓的流浪,高中毕业独自环岛;后来去美国,沙漠里独行4个小时;大三那年失恋,一路流浪去新疆……似乎,唯有赋予流浪之名的远行才能消耗掉那体量过剩的青春荷尔蒙。而骑行穿过滇藏线更是因为路途遥远和地域的险峻使其而成为一场更严肃的流浪。在这条道路上,当然不乏青藏高原的神圣景物,然而危及生命的险情也常常成为不速之客。
在豆瓣的影评里看到有观影者控诉电影情节过于戏剧,并斥责导演“以脱离现实的情节来刻意渲染所谓的梦想和奇迹。”而在翻看过主人翁真实事例之后,我才知道其实影片中的情节并非捏造——“行至梅里雪山,山势陡降,他刹车不及,连人带车滚了出去,单车后轮和半个身子悬在断崖之外,只听见跌入悬崖的水壶,撞击着峭壁

《转山》电影删减太多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9313.html

线路F1

作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