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游轮 豆瓣
导演:
文森佐·纳塔利
演员:
阿比盖尔·布雷斯林,大卫·休莱特,史蒂芬·麦克哈蒂,彼得·奥特布里奇,米歇尔·诺尔顿,萨曼莎·温斯坦

更新:2024-04-29 02:10

首映:2013-10-25(波兰)

年代:2013

时长:97分钟

语言:英语

评分:6.8

观看数:50107

来源网:丝路免费电影

《附身》为什么评分低,是因为你没看懂这部精彩的良心之作

低预算电影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要招揽观众(即使是互联网时代免费下载的观众),作为营销手段的简介一环至关重要。看国内几个电影网站对《附身》的简介,都属于失败品,把重心放在时间错乱事件上,根本没抓到重点。一望之下,犹如《土拨鼠日》的恐怖版,《X档案》后期某集也以此做局,同题材小说更是一抓一把,叫人生出剥削片的错觉。事实上,“一日循环”的老套题引,描述的只是该片第一幕的情节,循环被打破之际,正戏才刚刚上演。

少女丽莎一家被困在1985年的某天不断往复,作为唯一觉察到这荒谬情境的人,她内心不断滋生抵触和烦躁,并独自展开调查,随着鬼影,幻觉,密室,残杀旧案,神秘访客,《量子跳跃》(80年代经典科幻美剧,主角附在不同时代的人身上进行时间旅行)式的附身不断上演,她终于推断出异象之来龙去脉,与操纵着一切的邪魔展开正面交锋。

“一日囚”的叙述中,值得玩味的是处境和心态的迁延。起初,少女对一成不变的生活越发厌烦,渴望改变,笔者感同身受,盼她打破无形的牢笼

看过这么多循环题材的电影,附身有自己的一种特色,结合了西方传统恐怖元素,鬼屋和犯罪杀人、怨灵。从一个变态杀人狂开始衍生出后续附身杀人案,每天家人都重复着一样的生活,其实是已经都死了,罪犯就是被附身的父亲,从一个家庭衍生出很多的家庭,类似的情节,类似的故事,最终一起手刃仇人!结合了家庭情感观念,这点是欧美恐怖中很常见的元素。

1.在创意枯竭的今天,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独孤的大宅子,宅子外面的迷雾,让人不自然的想起了孤岛惊魂,这让很多肤浅的观众第一时间就揶揄它是一个抄袭品/复制品。但这种嘲弄不过是嘲笑者在卖弄见识广博罢了,其实恰恰映衬了他们无底的浅薄。因为道理很简单:
谁规定孤宅迷雾+死人的创意就必须永远属于孤岛惊魂?!
因为附身绝不是一个拙劣的仿制品,与此相反,他只是很有意味的和孤岛惊魂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明确的告诉观众:主角的家庭已经死了。这部电影的卖点根本不在于这里。
那么悬念又在哪里?
2:深赋东方哲学意味的恐怖故事
这部电影和以往一惊一乍的欧美风格鬼故事完全不同,也远胜过那些构思简单的廉价日本恐怖片,可以说,作为一个恐怖电影老观众的我,自龙婆外,已经很少有影片让我如此倍感窒息了,这部电影全篇布局异常诡异,但仔细思量起来,却发现这些诡异的故事,全部是东方关于阴间的传统认识。比如中国人认为,死人总在重复生前最后做的事情。比如吊死鬼不断在上吊地点上吊一样

就像影片里的小女孩,刚开始发现生活像上好的发条一样,每天与家人同样的对话,吃同样的饭菜,她受不了了。努力改变,直到发现坏人,面对威胁她不屈不亢,大胆的与邪恶势力做斗争,最后拯救了家人和同样被困在房子里的灵魂。其实生活也是这样的。每天上班下班吃饭睡觉。直到有一天突然意识到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你会反抗会挣扎,可是有人会跟你说不要试图改变现状,现在很好,改变的话会丧失现在的一切“美好”,于是有的人胆怯了,还继续过着同样的机械似的生活。但是有的人不一样,他们努力的改变现状,不屈服不投降,最后冲了出去,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美好,这一辈子或许这样,就是值得的了。

《附身》为什么评分低,是因为你没看懂这部精彩的良心之作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55327.html

线路F1

作品推荐

更多
7.42008中国大陆古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