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晚秋》
导演:
小津安二郎
演员:
笠智众,原节子,月丘梦路,杉村春子,青木放屁,宇佐美淳,三宅邦子,三岛雅夫,坪内美子

观看量:92189

晚春:热门!“爱小津,爱生活!”

婚姻对于女人来说,可能意味着去拥有另外一种人生,尤其是那个年代的日本女性,她们婚后从夫姓,相夫教子,顾家贤惠,所以会出现影片中的场景。小津很好的反应了一种伦理现象,这不是简单的“恋父情结”,我们从周吉在女儿纪子没嫁的时候担心嫁不出去,一旦嫁了,又不是滋味就能很好的看出。
女儿的出嫁对于父亲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周吉用一生最大的谎言换取了女儿去创造婚姻幸福的决心,“失去女儿”的孤独感如潮水般涌入心头,影片最后,周吉一个人回到家里,垂头漠然,只能细细的削着苹果

那一晚,纪子一定是绝望吧。姑妈步步紧逼她结婚;父亲可能真的是可以不再需要自己,在剧院他和某夫人的点头致意,简直让纪子当即深感自己被抛弃;去秋子家也许是想获得安慰,却只得另一场枉顾她心情的逼迫。那一刻,对她来说世界是背对着的。有人说小津的片毫无攻击力,可是每一次都可以让我看到心酸。我不认为小津讲的全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恰好相反,正是有人情冷暖,有淡漠,所以那些真实而克制的温情才让人尤其心酸——姑妈的殷勤不一定出于热心,秋子这个闺密只是需要一个倾倒自己价值观的对象。她们对纪子婚事的热心,并没有真实的考虑纪子的心境,只是理所应当着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而父亲是唯一一个真实为纪子以后的幸福认真做考量的人。
纪子对父亲的爱,我不认为是有些人第一反应的“恋父癖”,它更像一种价值寄托,“只有我知道父亲需要什么,只有我能照顾好父亲”她这样欢快得意的确信着,这是她做的最好的事情,这也是她最被需要的地方,正因此她才认为婚姻给她带来的快乐不会比陪在父亲身边更大。她没有料到父亲会考虑再婚

看完后,没有过多对纪子是否恋父还是喜欢小野纠结,更多是一种疑惑。纪子对照顾父亲的生活状态很满意,以致开头的笑容十分明媚灿烂到无理由。当父亲和姑姑催婚,最开始的当笑话,后来知晓父亲都已经要再娶,深感绝望,这里的原因不究,疑惑的是在最后父亲的一番开导后就同意了结婚。尽管幸福需要经营需要开始,但心态变化也没有必要立刻付诸行动,可以从此开放心房接纳他人,可影片就此顺接的嫁做人妇。以致女儿泪别、父亲在空屋子里凄凄然没有让我产生共鸣。这也许是纪子的思想保守吧!不赞成再娶,不愿意接受小野的追求,为了父亲愿意尝试和一个没有兴趣的男人结婚。许多父母总想当然的愿意给孩子设一个美好生活的圆圈一旦孩子偏离轨道,就用自己的爱来要挟孩子,父亲的话有理,不一定幸福但要尝试,努力经营,但如果幸运的话,纪子在结婚后,与丈夫气味相投,和和美美,但反之呢?结果又有谁承担?那位以为钟意自己的男子呢!有谁来负责。当初为了父亲心安仓促而嫁,陌生的男子,从不嫁到嫁心理的转变,对父亲的牵挂,这些被一句伟大的情感简单的覆盖了

我是小津的脑残粉,又超迷恋笠智众、原节子、杉村春子的魅力搭配……《晚春》是1949年的作品,经历了默片、战乱、折服后,这部电影开始让小津名声大作……关于小津一贯的静止拍摄(静态到无法称作长镜头),展示了人物内心的苦楚抑或虚无,同时也告知我们生活便是如此乏善可陈、一成不变……仰角拍摄在这部电影也得到了继承,这是小津对市民社会的尊重,是他对日本最普通的家庭生活的珍视……黄金分割的标准构图,让黑白片也如诗如画,超现实主义的黑白对比,让黑白画面也充满了视觉冲击,这两点我觉得后来的影片人有些夸大其词,应该是小津受好莱坞的灌输,一方面是标准化需求,一方面是顾及受众感受……我以为吊诡的是,此前影片单纯从父女和家庭的维度去阐释这部电影,然而我觉得这部电影有着精神分析与女性主义的意涵,原节子在当时也民主女性的代表,而这部影片中,她完全是女性主义的败退,首先是屈从于父亲的爱,此后是屈从于社会的安排,选择结婚,显然,循规蹈矩是众望所归,即时父亲心有戚戚……从精神分析中弗洛伊德的溯源,母亲早逝

晚春:热门!“爱小津,爱生活!”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35491.html

线路F1

影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