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第一受害女性的和解,母女关系的强化,女儿共同抛弃父亲,女儿之间的从仇恨到和解到连带,最后是男娃的彻底死亡。
允儿其实很敬佩她妈妈,爸爸老早就跑路了,一直是妈妈一手带大的,但妈妈终归是想嫁个工作上进的男人,生个男娃,达到男权社会下女性的理想结局,这又让允儿非常失望。她也甚至想过一拳打死妈妈肚子里的男娃,但是当男娃出生,带着一种最单纯的对生命的惊叹,并且也因为她妈妈完全不闻不问,于是决定像她妈妈当初高中就生下她并养大她一样养大男娃
"媽,你可以讓我喜歡你有一點嗎?"
故事圍繞在兩個家庭。
我媽成了同學家庭的小三,還懷孕了。
我討厭我媽,討厭學校,討厭同學,討厭這世界的一切。
爸爸外遇了。
對象是我高中同學的媽媽。
媽媽知道了。
我討厭爸爸,媽媽跟我怎麼辦,我討厭那個小三的女兒,我討厭她媽媽。
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大家都只想繼續生活下去,但為什麼連呼吸都這麼困難?
我老公外遇了。
好髒。
女兒還比我早知道,我跟女兒要怎麼辦? 這個家庭還要繼續下去嗎?
我成了別人的小三。
不是故意的,已經懷孕了也沒辦法。
(提醒:评论中有剧透,请谨慎观看。另,本文为影片中部分心理动力方面的分析,非正常影评。)
“你出轨了吗?”“是的。”
出轨,一个让外人津津乐道,而深陷其中的人充满痛苦的话题。
虽然娱乐新闻中从未缺乏小三大战,家庭伦理剧中更是时常一地鸡毛,但是出轨这个生来便带着讽刺意味的话题,从未被正式地讨论过。人们带着浓浓的歧视与偏见匆忙站队,却绝不愿意触摸这两个字本身。
从词义上讲,“出轨”是比较中性的一个词。一般来讲,在夫妻正常生活之外
时势造英雄,说出了英雄的出处,却没说出英雄的分布。反观小三,只能说小三的分布越来越广,但和时势无关,小三的出现显然是人的差异性导致,而不是人民群众的乌合之选。
所以影片虽然选择小三话题,但并未加入世俗的评判,而是用未来人的眼光来看小三,,角度比较清奇。尤其是丑八怪的眼里,小三只是追求自己的感情,带给他的只有姐姐,哥哥。
不过两个如花似玉,行为鬼精的未成年,洞悉成人的一切,却没有道德的优越感,当然也没有世俗的自卑感,更是让这个社会充满了希望,从而赋予出淤泥而不染更多地内涵。
《未成年》终将和解 像水溶于水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41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