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
导演:
萧寒
演员:
王津,亓昊楠,屈峰,王五胜,王有亮,杨泽华,纪东歌,陈杨,闵俊嵘

更新:2024-05-04 04:28

首映:2016-01-07(中国大陆)

年代:2016

时长:50分钟

集数:3集

连载:3全集大结局

评分:9.4

观看数:73225

来源网:丝路在线影院

我在故宫修文物:文物修复未来堪忧

#小卷儿2017电影清单# 32/50《我在故宫修文物》: 这个是我在B站上看的关于故宫博物院的纪录片,共三集,每集约50分钟。第一集讲述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的修复;第二集讲述木器、漆器、百宝镶嵌和织绣的修复;第三集讲述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真的是太好看了,强烈安利每一个人去看。
那我之所以会看,也是因为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很多朋友甘当自来水安利,看了一集就根本停不下下来,这些故宫的匠人们十几年如一日地安静的待在故宫里工作着,朝八晚五,需要耐心、专注和定力,在他们手中

昨晚一口气看完这三集的纪录片,时时有泪目的冲动,但那只是出于我一直以来对故宫的莫名深爱,以及对中国传统工艺的自豪和对这些大师们的敬佩。但是今天做家务时,一种慢悠悠、稳当当的节奏感支配了我,这时又一下子想起了这部纪录片,和那些闲散而踏实地生活在故宫的人们。
我特别喜欢这种淡然的、不慌不忙的节奏。在浮躁的生活里,能保持自己的本心,然后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去做好一件事,这真的难得,带来的也会是别样的成就感。这也是故宫里的大师们对待修文物的态度。修复精密的钟表,可能一坐就是半天、一天,要慢慢地让装饰盘上每一个翅膀、每一处关节动起来;修复漆器,每一滴漆都得在深夜去山里亲手采集;丝织品要亲自缂丝,女子不能涂香水、化妆,保持最本真的状态,用肉眼去调节每一点色差;面对陶器、青铜器,一点点的调色、上釉,做旧如旧,点滴也马虎不得;书画作品复原,拉起薄如蝉翼的纸张,稍有不慎就可能毁掉一幅无价之宝。。。年复一年地做着这样的工作,感觉纪录片里的大师个顶个儿地性子温和、耐心,心态分外平和。在故宫的偏院里

《我在故宫修文物》 真的是十分好看
青铜组,陶瓷组,钟表组,刺绣组…在庞大的紫禁城隐秘的小院落里,有着这么多多不为人知的付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里的每个人,说话都很从容,淡定,刺绣组的陈杨轻轻擦拭着绢帛上,精湛雕饰的图案,另一边,用清水冲洗木刷,洗濯着灯序: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要坐的住。钟表组的王津老师气定神闲:坐不住就只能转行啦。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在深宫高墙的庭院中,在绿色森森的掩映下,一只花白的小狸猫轻盈地越过,消失在朱红的砖墙那头了

1文化语境的塑造
1.1以厚重的历史文物体现文化传承
1.2以传统的手工技艺展现工匠精神
2现实语境的对比
2.1以前沿的工藝設備展現時代進步
2.2以清醒的行業自審揭示傳統消亡
3情感語境的延伸
3.1以延展的文物使命提升家國情感
3.2以共通的价值导向提升情感共鸣
鏡像,重生
——淺析《我在故宮修文物》的敘事語境
《我在故宮修文物》以曆史文物的重生作為主旨,展現其不同修復組的故事,通过视觉媒介不断传递出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进程和机遇里

古老的建筑,凹凸的石子路,隔离了喧嚣的七道大门,为我们打开了文物修复工作者的世界之门,三集一口气看完,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慢工、细活。
显著不同于现代电影里的玻璃大厦、格子间、高跟鞋、黑咖啡,不是忙碌的西装白领,不是深夜里的煞白灯光,故宫博物院的这群文物修复者们,是一种慢节奏的工作状态,他们细致的去观察每一件文物的构成,从材料、粘合剂的判断、重塑,到修复时手工的一笔、一刻、一梭,为了最好的还原古物应有的模样,去还原制作的每一道工序。印象很深的有采漆,一天晚上熟练工六十棵树,每棵树十刀,天亮了才8量;以及花了十年时间去临摹一副清明上河图,时间让这些物品成了文物,制作人的心血让它们成了名品。
对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有些累了,每个人都在忙着奔跑,想着我一天要读几小时书,要写几篇推文,却很少有人如前人那样花几年去写一部小说了。当我们看到世界那么大,想出去走走的时候,也只是意识到了它的广度,却忽略了它的深度,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点或者自己擅长的点,然后好好打磨,成为你的闪光点。

我在故宫修文物:文物修复未来堪忧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60714.html

线路F3

作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