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孩子们评价

再见,孩子们

再见孩子们评价

全集免费观看完整版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加斯帕·曼尼斯,拉斐尔·费伊特,弗朗辛·拉塞特,斯坦尼斯拉斯·卡雷·德·马尔博格,菲利普·莫里尔-热努,弗朗索瓦·贝莱昂,弗朗索瓦·尼格雷特,彼得·菲茨,伊莲娜·雅各布

更新:2024-04-22 14:03

首映:1987-10-07

年代:1987

时长:104 分钟

语言:法语,德语,英语,希

评分:8.5

观看数:40848

来源网:丝路电影榜

【再见,孩子们】出品精良!无声电影 无忌童年

终于看到了这部名片。前头的部分出乎我意料的有趣,以致于我竟没有意识到它在打动我,直到最后,导演道出那句深沉的内心独白,我的眼泪唰地盈满了眼眶。这真是美妙的体验。

令我欣慰的是,除了那个有点可怜的小伙夫,没有哪个国人出卖朋友。也有对犹太人缺乏同情的,但是总的来说,没有看到特别讨厌的态度和形象。那个餐厅中的犹太老人的镇定姿态有种让人沉默不语的力量。
神父被逮捕的时候也不给人大义凛然的感觉,这才是真实。每个人心中都是害怕的,当犹太孩子跟他们做道别的握手,当在小广场上被点到名字,我想大多数孩子并不知道犹太人是无辜的,只知道与犹太人有牵连是危险的。但只要记得那是你的朋友,就足够了。

看惯了中国的抗日英雄的人请在这部电影中醒来。这就是历史中的人。正因为他们不是英雄,这电影才更动人。我也不相信什么英雄。人在那样的紧要关头是很容易做错事的,信念往往不可靠,可靠的是良知。
我们不要与人的自然天性不相关的道义和责任!像个人一样地有尊严地活着,并去热爱他人,这是最真实必要的

在法国新浪潮那帮导演里,最喜欢的是戈达尔,最耐看的是特吕弗,最爱看的是候麦,而对路易马勒,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感,仿佛他是新浪潮的一员,同时又游离之外。我想这与他去美国发展那段历史不无关系,一个能拍出《通往绞刑架的电梯》这种观赏性极强的电影的导演,往往会让人无意间忽略了他电影里的深度。我就是这样简单的把他归类到黑色影片导演的行列中的。

然后,我看到了《再见,孩子们》的海报。黑色的背景下,俩个孩子依偎在一起的脸庞,眼神迷茫却纯真。他们中间像有一面镜子,映射着彼此的青春。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看到了这个片子。

以为一部单纯的成长的片子,没有想到是在那样一个大背景里。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下的法国,与德军合作的法国,应该也是法国一段比较丢脸的历史吧

Julien和哥哥Francois被送到了乡下的寄宿学校,这个学期新转来三个学生,有一个在Julien的班上,叫做Bonnet. Julien有点像小时候我们班上的班长,聪明,好学,人缘好。而新来的Bonnet,与Julien一样好学,聪明,喜欢阅读,比Julien更甚的是,可以弹的一手好钢琴

  童子军的及膝大氅跟短裤,半张着的花瓣一样的嘴唇,美丽的小正太们欢笑奔跑撕打,愣愣地看着世界的一切,象没头苍蝇一样地隔着玻璃乱闯......
  一个幼童的成长过程,我总以为是艰深的。
  看死死团里的几个鲜活的BT就能探知一些了。
  
  似懂非懂的性意识萌动,依然摆脱不了的儿童式的思想,习惯。每尿一次床就长大了一点。
  还有跟朋友之间的相处。
  你跟我是一样的人吗?
  你跟我是不一样的人吗?
  如果世界真的是,只随着生殖器的长大就可以了解,这么简单就好了。
  
  可是,大人们要把它复杂化。
  宗教的愤怒被歪曲和利用了,国家意志把每一个普通人妖魔化,放出你心里的怪兽,指哪打哪地扑上去撕咬。
  朱利安一定不太明白这些吧,1001夜的故事比这些重要的多。
  到了最后,他很有勇气地单纯地保护着犹太同学。出卖掉那孩子的人,竟然是修女护士。
  
  必须对窝藏犹太学生负责的教士被带走了。他挺着腰,保持着尊严。
  老教师们也有尊严,面对着盖世太保的时候能厉声说不。
  而被煽动起来


路易·马勒《再见,孩子们》
(法)蒂埃里·贝托米埃
张洁之 翻译
在流亡美国十多年后,路易·马勒重返法国,向我们讲述44年前的一段故事。1944年,三名儿时同伴在天主教学校被盖世太保逮捕,后被送入集中营。尽管这段经历让他记忆犹新,当时的气氛让他也无法忘怀,但在影片中,他仍试图超越真实,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马勒承认:在电影中,我更多得去安排情节的走向——这比故事顺其自然地展开更有意思。在短短的10天内,马勒顶着巨大的压力,不仅写成了电影剧本,而且完成了创作上的重要转变。这一转变的特色在他之后的作品中基本保留了下来。
马勒的其他电影,在此仍值得一提。1974年的电影《拉孔布·吕西安》,由马勒和巴特里克·莫迪亚诺共同撰写,涉及到法国动荡年代的世界融合这一主题。1971年的电影《好奇心》,从新审视青春期母子关系。
朱力安的好奇终究酿成悲剧。马勒试图引导小演员通过眼神捕捉朱力安“企图发觉未知事物”的性格本质。其实也正是这个眼神,无可避免地造成了悲剧

非常推荐的一部片子。故事发生在1944年,德军占领下的法国,一所寄宿教会学校。整个故事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孩子们在上课,洗漱,就餐,打闹,欺负新生……美国人快要登陆了,战争也快要结束了,餐厅里的法国人自动维护一位就餐的老年犹太绅士,孩子们只是好奇犹太人为什么会不同,虽然深处严冬,感觉春天已经不远了。故事的叙述,非常日常化,甚至可以说是琐碎而平淡,偶尔出现的爆炸声,德军士兵,也会让观影者人心头一紧,但是总体体验是轻松的。然而,故事的结局,是德国盖世太保闯入学校

总觉该为它写点儿什么的结果就是直到现在啥都没写。
还是写点儿吧。
第一次碰它,大概17岁左右,在宿舍读剧本,哭得泪流满面——虽然那只是个剧本,没有形容修饰,没有画面音乐的渲染,没有我熟悉并可加以研究的种种铺垫。
只有一句杀手锏,“Bonnet等三个孩子死在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神父死在了毛特豪森集中营,学校在1944年10月重新开课,已经过去40年了,但我至死都会记住,那个一月早晨的每一分钟。”
在事关童年,友谊,纯真的若干琐碎情节后,出来这么一个真实无需赘言的后记。纵使有所准备,但年少的我也如被雷劈中。
多年过去才真正看到这电影。风格细腻,基调冷静。笑点不少,正太们可爱到爆。结尾和剧本一样戛然而止,虐得人六神无主。我并未料到依然会心碎。年少时哭,多半是被“死亡”二字震住——就象条再也没有回头路的隧道。现在再看,死亡仍是死亡,威力无法颠覆。但同时那许多童言笑语,点点滴滴,因自己年纪渐长,终知世事,便更显出从前没有的、不忍割舍的美好。
正如所料我果然很爱这片子,但爱得难过且心痛。
有时我会觉得

【再见,孩子们】出品精良!无声电影 无忌童年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24088.html

线路F1

作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