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个儿矮个儿
导演:
康捷米尔·巴拉戈夫
演员:
维多利亚·米罗什尼琴科,瓦西丽莎·佩里吉娜,Andrey Bykov,Igor Shirokov,Konstantin Balakirev,克塞妮娅·库捷波娃,Olga Dragunova,Timofey Glazkov,Filipp Zhloba

更新:2024-04-27 03:00

首映:2019-05-16(戛纳电影节)

年代:2019

时长:134分钟

语言:俄语

评分:7.6

观看数:6548

来源网:丝路网

【高个儿】希望和因希望被困于当下

发于2019年欧盟影展
故事发生在二战后列宁格勒的第一个秋天,讲述了人们在重获宁静与和平之后,却不知道如何适应战后生活的无奈与痛楚。作为一个文学性极强的故事,导演将视角对准在一个高个儿女人身上,由她牵连出身边周围人的生活境况。浓郁的色彩、精致的摄影以及对情绪掌控的克制,都赋予了这部影片迷人魅力。作为俄罗斯竞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高个儿》,在第72届戛纳电影节就获得了“一种关注”单元的最佳导演奖。
影片选择了一个严肃题材-----“战争与历史”,却不将镜头对准打打杀杀的战场

关于色彩
导演自述: The reds and greens signify a battle between rust and life and between trauma and hope. The colors also signify birth and life.
导演在色彩处理上显然有想法,但这想法并非内生,充满了刻意。色彩的隐喻和主题并没有很好的结合,所谓形式上的探索——利用颜色的律动来表达人物的内心,在我看来,匠气,笨拙而无效。
关于脸和作为表意的肢体
导演自述: “I wanted to show the aftermath of the war with faces, not with buildings. “
理解导演刻意避免战后那些既定印象

我目前在网络上看到的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几乎都聚焦在战争创伤和苏联的社会生活上,我觉得这是典型的男性影评人写出来的影评。因为他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这个电影是一部关于人性和女性的电影,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战争中的女性,和挣扎的人性。电影中的女性之间的爱情是服务于电影的这两大主题的。
很多人基于苏联的视角来观察这部电影,其实不准确,这部电影首先要从女性的视角出发,然后应该以人性和人类的视角,去观察战争之后挣扎生活的人们,而不是基于僵化和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来观察批判社会百态

28岁俄罗斯导演康捷米尔˙巴拉戈夫的《高个儿》,得到去年坎城影展一种注目的最佳导演奖,跟最佳影片奖。
故事描述列宁格勒保卫战结束的隔年秋天,习惯穿绿毛衣的伊娅和红头发而且喜欢穿红衬衫的玛莎,在伤兵医院打杂维生的日子。
伊娅是高射炮兵,她得了突发性僵化症而提早退伍。我们后来发现,为了在前线活下来,担任后勤支援的玛莎得不断的陪不同男人睡。
集体公寓那么拥挤,人们还是要喝茶做衣服。长官要来视察医院,病人们都安心配合医院,不对战争提出任何控诉。圣诞夜大家吃鲱鱼喝酒

侧面反映战争的剧情片。虽然看得很压抑,但这真的是部很不错的片子。故事发生在战后医院,战争即将结束,看似一切都恢复原样,但是有无数人的一生,已经无法回到从前。两位女主都曾上前线,后来回到医院做护士,衣食堪忧。
片中大量场景都是夜景,烛光映出的红色,灯光下的暗黄色,人物在光线中的红色,退出光线看不清面目的黑色,冷色调下的惨白色,就像油画一样,每个色调都静静地告诉你台词未尽之意,二位女主一位大红一位大绿,随着情节的发展,两人衣服的颜色开始交融,渐渐增加了对方的颜色

想写的第一句话是,主动发起战争的人,真的是该下地狱,以为战争打赢就赢了吗……
我们常常对灾后重建乃至战后重建抱着美好的愿望,可愿望只是愿望。
战争中出生的娃娃,好容易有口饭养活了,甚至不知道狗这种生物是怎么叫的,因为狗在战争中已经被杀光了。影片中这样的一个娃娃,也冷不丁地就挂了,挂得如此突然,在我看第一遍的时候竟然没有发觉,娃娃是怎么没了,孩子烂漫的笑容,确实战后是找回正常的契机,但导演生生地给掐断了……
孩子的死因,不是大人们不爱他

【高个儿】希望和因希望被困于当下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769.html

线路F1
线路C1

作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