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狂呼1
导演:
泰伦斯·马力克
演员:
西恩·潘,伊莱亚斯·科泰斯,吉姆·卡维泽,本·卓别林,尼克·诺特,艾德里安·布洛迪,乔治·克鲁尼,约翰·库萨克,伍迪·哈里森

更新:2024-04-26 04:41

首映:1998-12-23(美国)

年代:1998

时长:170分钟

语言:英语,日语,希腊语

评分:7.8

观看数:44236

热播指数:276

来源网:丝路网

【细细的红线】这部电影,没几个人真能看懂

拍战争片是为了反思、反战的国家和拍战争片是为了歌颂战争、鼓吹战争的国家之间显然横亘着无法跨越的价值鸿沟。全面也有一些战争场面,但跟那些战争大片相比没法看。比较突出的有三点:一是草丛的视角很棒,二是人物之间的互动体现出的价值观差异和人格差异,三是有的人觉得有点神叨叨的旁白。总的来说,确实是一部经典之作。不知何年何月,鄙国才能有这种思考层次的作品。

最近读二战历史,就翻了出来,加深点印象。结果,耐着性子才看完,也才发现,当年就没有看完。
片子拍摄还是很不错的,大咖云集,导演也很卖力,战斗场面调度一流。但是,看着总是不对味,总有摔遥控器的冲动。
个人从来都是反战主义,从《锅盖头》到《血战钢锯岭》,到最近的《1917》,一直都很有感觉。反战思考也是好莱坞式的战争片的标准操作,即使《拯救大兵瑞恩》和《狂怒》这种英雄片,也丝毫没有讴歌鼓吹战争的意思,但是对这部片子彻底没有感觉。
从个人动机来看

剧情太拖沓,电影里连长为了保住兄弟们的命,在敌军一阵火力全开后,怂了,和营长杠上了,完全失去了指挥官该有的军事素养!营长吧,为了实现军事目标又太不把兄弟们的命不当命了。
电影里最后一次军事行动,日军一波火力侦查后,美军新上任的连长为了侦查敌情,竟只派了三个兄弟去,最后侦查的三人里一死一伤,听到侦察兵和敌军交火后,竟然听到回来的一个侦察兵说了情况后便带着其他弟兄跑了?哈?这是什么鬼操作?这叫战友?!
电影主旨估计是想通过展现日美双方士兵战斗前后的反应来体现战争对人的摧残

关于这部电影,除了叫《《细细的红线》》,还有别的译名,如《红色警戒线》及《红色警戒》等,但觉得还是叫《细细的红线》最好。
第一,此是历史之红线。片子是以二战大平洋战区美军与日军争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役为背景,犹如红蓝线在作战地图上标示的双方军事动态,可以从中感受一下昔日战事的风起云涌以及血与火。美军是进攻的一方,这应该是用带箭头的红线来表示。
第二,此是命运之红线。士兵威特醉心于太平洋热带岛屿的世外桃源的生活,醉心于那里的阳光、椰林、海滩,竟然开起了小差,从军队中逃离并和那里的土著居民一起生活,但是威特所在的C连副连长威尔士找到了他,并将他带回连队,他不得己和战友一起步入杀戮战场,最后他在丛林中牺牲了。其实他的战友,甚至是日军的士兵莫不过是如此,谁也无法逃离这根线,每个人只不过是命运的棋子而己。In this world ,a man himself is nothing(在这个世上,一个人根本微不足道),在威尔士将威特带回拘禁时,他对威特是这样说的。
第三,此是生死之红线

  关于战争--
  很多有见地的影评人,都坚定的认为《细》是战争题材里面最优秀的影片之一,而更多的人认为,优秀的战争题材电影多数是以反战为主题的,而最彻底的反战,不仅包括邪恶之战,也包括正义之战,就像我们要厌恶侵略战争,也厌恶反侵略的战争。我也是一个坚决的反战派,但可能不是这里彻底的反战派。这里的区别就在于是不是需要战争中的英雄主义,或者说要不要做为正面评述而提倡的大无畏精神。这可能要回到另一个问题上,世界真正的需不需要战,而或是说战争可能不可能避免。首先,对于那种打着各种旗号(大东亚共荣之类)的侵略战争,我给予强烈的鄙视。想侵略就来呗,不要找借口,为了自己民族短期的利益,想打就打呀,你真正赢了再说。正像日本人说我们中国人一样,虽然我们对日本的侵华行为强烈的指责,但有时我们也会为成吉思汗的铁骑打到莫斯科周围而沾沾自喜,这就引出另一个观点,对于战争除了带来一些反面的教训之外,还有没有对社会促进的作用。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可能是认为有的,但也许丛林法则不能适用于人类这样高级的社会群体

【细细的红线】这部电影,没几个人真能看懂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20612.html

线路F1

作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