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玛伯格曼野草莓

野草莓

英格玛伯格曼野草莓

家人们免费在线看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演员:
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毕比·安德松,英格丽·图林,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尤兰·辛达尔,福尔谢·松德奎斯特,比约恩·比耶尔文斯塔姆,纳伊玛·维夫斯特兰德,古内尔·布罗斯特勒姆

更新:2024-04-24 23:46

首映:1957-12-26(瑞典)

年代:1957

时长:91分钟

语言:瑞典语,拉丁语

评分:8.8

观看数:82646

热播指数:682

来源网:丝路网

野草莓:The punishment is loneliness.

一夜之间叶子黄了,叶子落了。清晨被人清扫干净,只留下少许新的落叶,来证明这里的确有叶子落过。
一路走来很多,匆匆忙忙的连时间都忘记了,慢慢的连时间也看不清楚了。让人来慢慢的反思。
人性的孤独感,自私,焦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都成为一种奢侈。与此带来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信任,和对生活的爱。一个老人,回忆自己的童年,想起自己的父母以及往昔生活,真是一种勇敢,一种真诚,哪怕是忏悔,都是那么温情,感人。
导演对影片把握的火候十二分的好,对生活的描写入木三分,令人久久不能平静,流下还未纵横的老泪。
伊萨克的昨天,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

看了伯格曼的电影《野草莓》,电影主角伊萨克让我想起了小说家卡夫卡。一个是电影中虚构人物,一个是现代主义的小说家,一虚一实,个人认为完全夸界的二个人却有一些相似处。我就尝试着对比分析下这二人。在此,为了更好还原伊萨克,我姑且把他当成导演伯格曼的影子。
冷漠专横的父亲
其实,电影本身没有讲述童年时伊萨克的父亲有多么的冷漠、专横。他作为导演伯格曼人生的影射,我暂且把他当成伯格曼来分析。伯格曼的父亲是一位牧师,对待孩子的态度极其冷漠、苛刻、专横。母亲同样固执、性格孤僻。父亲对伯格曼的管教称得上残忍,这给童年的伯格曼带来了强烈的压抑感,也造就了他日后独特的电影风格。从精神分析来看,这样的父亲势必会造成孩子对父亲(或者说男性)的移情失败,无法顺利地完成对父亲形象认同,严重缺乏安全感,导致孩子成年后性格孤僻、冷漠、软弱、自我封闭,无法与他人进行和谐的情感沟通,尤其是无法与男性进行默契合作。电影中的伊萨克即是这样的人,电影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儿媳、母亲、仆人)来反映他的冰冷、没有情感

野草莓。第七封印里是战争、瘟疫、死神的压迫间隙中甜蜜的片刻安宁,这部干脆以此为名了,指涉的应该是童年的温馨与宁静,有父母看护的最甜美的梦。虽然过程中不断给人以焦虑和痛苦的回忆再现,但结尾依然是充满希望的,好像在说——要深沉地反思,检视,然后去爱,这样在死亡与衰老迫在眉睫之时,或许可得片刻的救赎

在目前看过的伯格曼中比较易懂的一部,也是目前我最能共情的一部。依旧充满情感的黑白光影,我喜欢的舞台剧风格,充满文学性的文本和拍摄形式。看完好难过,害怕等到临死之前,一切再无挽回余地时看清自己的一生,悔悟自己的过错,人生太冷酷了。
第一个梦境很精彩,没有指针的钟,面目模糊的人,死去的自己,老人第一次感到死亡离自己近在咫尺,从此产生了新的角度来看待世界,所以当儿媳抱怨自己时,他终于愿意去感受别人,理解别人。
时空转换也很妙,老人站在阴影里看到的回忆如此光明

《野草莓》是英格玛 伯格曼黄金时代的伟大作品,它通过梦境流畅的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结合起来,将现实与梦境的距离拉近,以追求自知的旅行为线,以梦为自我解析的媒介,在美的形式中道出情感的召唤,寻求人类伟大的读音。
伯格曼用艺术的形式诠释了关于梦的界说,借助梦来完成自知,是《野草莓》最吸引眼球的地方。《野草莓》里,梦的情节占据了整部影片的1/3,达到了梦与现实的最佳平衡。
开场的五分钟的梦境场景是伯格曼电影中最著名的片段,也是大马士革之旅的开端,梦在鲜明的黑与白中展开

有一类人,大概有三层人格:最外是温和的,友善的,高尚的;中间是坚硬的,冰冷的,固执的,自私的;最内是柔软的,善良的,温暖的,爱的。
他们多用第一层和第二层参与世界,不由自主。
他们是被惩罚的,同时也是可以被救赎的。
教授就是这样一个人。当死亡逼近,他终于甘心放下。他的坚硬,固执,高傲,冰冷被童年回忆的纯真和现实中年轻人的热情真诚融化。他的第二层被击穿。
一场旅程,心灵的审视,反省,觉悟,忏悔,蜕变,救赎与真谛,和解与解脱。
他用第一层和第二层成就了事业

野草莓:The punishment is loneliness.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41896.html

线路F1

作品推荐

更多
4.02013韩国剧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