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回复拉贝了吗

拉贝日记

希特勒回复拉贝了吗

免费在线看
导演:
佛罗瑞·加仑伯格
演员:
乌尔里希·图库尔,丹尼尔·布鲁赫,史蒂夫·布西密,张静初,香川照之,安妮·康斯金尼,达格玛·曼泽尔,马蒂亚斯·埃尔曼,杉本哲太

更新:2024-04-25 23:16

首映:2009-04-29(中国大陆)

年代:2009

时长:134 分钟

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德

评分:7.5

观看数:16183

热播指数:784

来源网:丝路电影网

【拉贝日记】这种英雄主义的电影,真真百看不厌。

门萨党徒Florian Gallenberger最近因为这部片子受到了不少媒体的指责,《南德日报》《法兰克福评论》及专业电影期刊《电影院》不约而同地批评本片为求获奖及迎合观众口味而对拉贝原著进行了过多的改编,其中一些言论甚至显得相当尖刻:“一些(请注意两处引号内的措辞)”人物形象出于艺术创造的目的被“再次拔高”过了。言下之意有两点,其一是片中或真实或杜撰的人物不合史实,F.G.不带“严肃态度”地将本应有更多纪实要素的敏感题材拍成了商业片;其二则在对拉贝本人事迹本身的评价标尺上。自96年底日记被公布以来,其形象和事迹在德国就备受争议:美国时报当时称拉贝为“好纳粹”,一个“中国辛德勒”的称号,略带强制地给这位已过世半个多世纪的汉堡商人定了性(一些观点亦认为辛德勒仅仅是“小拉贝”,他的形象才真是被电影给拔得过高:辛德勒那1200人规模的犹太人收容工厂,实际是为着战后他本人的“去纳粹化”铺好后路,与拉贝等人义务拯救20万南京平民的“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行动相比,根本是云泥之别——孰是孰非,与本文无关,此处按下不表)。

3.5星吧,看的134分钟版本,听说还有5小时加长版,很可惜没找到。就这版本而言,有较多中国人难以理解的逻辑和漏洞,比如拉贝的思想转变和最后对于德国方面的幻想主义没有交待,也许对于导演而言,复制一个辛德勒式的故事符合他的受众,但他显然没有考虑到整体大背景。结局上,看似迎来圆满但众所周知拉贝——影片里可以定为为救世者的离去——是不会给难民们带去希望的。即便影片将中国人塑造成无异于行尸走肉只具躯壳的获救者,也不该呈现如此的上扬结局

成都出差中,同事建议看看《拉贝日记》,据说是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一会地震后,我很自然的把加班计划改为了看电影,谁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看得到。。。

第一感觉是,好像外国影片中的中国男人,其选型都很一致的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外形比较猥琐。这个片子中磊他们应该是掏了钱的吧,咋还选这样外形的,譬如影片中仅有的几个助理、管家、司机等中国男人的形象,无论外形还是台词的设计,无语了。精彩的影评在下边,先说说这个最大感受,不吐不快。

整体感觉,拉贝日记,是个不错的片子,虽然里有剧情方面的硬伤,如张静初的角色,不知所云,虎头蛇尾的一见钟情、很奇特的剪着男生发型穿着大裙子、小男童开枪打死两个日本兵,,,,不一而论了。但还是觉得拉贝日记,是个不错的片子,原因如下:
电影《拉贝日记》有爱,沉重的题材,歌颂的主题是爱,影片里有小爱、有大爱。拉贝对其妻子的爱,从18岁开始,舞会、码头、奶油甜蛋糕,都让我们感受到拉贝对妻子的爱;而在战火中,是选择跟心爱的人安度晚年还是独自留在变幻莫测的战场

晚上结束玛佐切蒂的音乐会,就像赶场子一样跑到美嘉影城,看了首映当天最后一场的《拉贝日记》。
电影结束时,已经过了半夜12点。出租车上,司机得知我前几天刚看过《南京!南京!》,一脸惊讶:“连续两次大屠杀,你怎么受得了!”是啊,我够变态的。
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是对两个电影的比较。没办法,谁让他们的故事背景都是南京大屠杀,上映时间又这么近(我相信,是发行方设计好的),而且,还都涉及到了拉贝这个人物呢。事实上,前几天看完《南京!南京!》,我就打定主意,一定还要看《拉贝日记》。
要说更欣赏哪部电影,我会选择《南京!南京!》。要说两者之中选择一部让我再看一遍,我还会选择《南京!南京!》。至于有人评价说《南京!南京!》回避了事实,美化了日本,没有足够的揭发日军的暴行,甚至说《拉贝日记》更接近真实的历史,我觉得那是电影的表现手法和侧重点不同而已,不足争论。
当然,《拉贝日记》描写了一些《南京!南京!》中没有描写的屠杀史实,如杀人比赛等。但是,这只能说明南京大屠杀中日军造孽太多了

【拉贝日记】这种英雄主义的电影,真真百看不厌。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1139.html

线路F1
线路C1

作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