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
导演:

年代:1956 

首映:1956-08-21(美国) / 1956-12-29(意大利)

时长:208 分钟

语言:英语,意大利语,俄语

观看量:10285

豆瓣:7.6

更新:2024-04-23 12:14

剧情:
1812年,拿破仑的军队控制了大部分欧洲国家。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未被征服的国家中,俄罗斯打算与奥地利联合起来进行绝望的抵抗。贵族安德烈公爵(梅尔·费雷尔饰演)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强烈野心的俄罗斯军官。然而,安德烈的密友皮埃尔公爵(亨利·方达饰演)对这场战争毫不关心。他在去世前成为了父亲遗产的继承人,并娶了贵族的女儿海伦(安妮塔·埃克伯格饰演),但婚后不久,他发现了性格冲突,并分居了。安德烈战役失败后,他被释放,回家探望难产的妻子。几个月后,皮埃尔和罗斯托夫伯爵的家人去打猎,拜访了安德烈。安德烈对伯爵的女儿娜塔莎(奥黛丽·赫本饰)一见钟情。不久之后,娜塔莎接受了安德烈的提议,但安德烈很快就回到了军队。海伦的弟弟阿纳托利乘虚而入,欺骗了娜塔莎的爱人,怂恿她和他私奔。在俄法战争开始时,娜塔莎遇到了身受重伤的安德烈,安德烈在娜塔莎死前原谅了他的背叛。战争结束后,皮埃尔回到莫斯科,与娜塔莎会合。
展开
线路F1

图集

  • 战争与和平 图1
  • 战争与和平 图2
  • 战争与和平 图3
  • 战争与和平 图4
  • 战争与和平 图5
  • 战争与和平 图6
  • 战争与和平 图7
  • 战争与和平 图8
  • 战争与和平 图9
  • 战争与和平 图10

影述

【战争与和平】引人入胜的爱情片 为嘛大家觉得赫本就如何如何

生活的轨迹从来不会按我们想象中那样走,你拾起一个希望就在你欣喜若狂时感谢命运时,它却在你手中消失不留一丝痕迹。命运的捉弄让人哭笑不得,但仍旧有人在惊涛过去之后笑看过往。
影片的最后,皮埃尔和娜塔莎在罗斯托夫的家中重逢,半边房子外是春意盎然的花园,他们经历的越多越明白这样的幸福来之不易,好好珍惜以后的日子定是他们当时的心声。
皮埃尔的父亲临死之前才承认他这个儿子,表面上念叨着太晚了,内心却是百感交集的。哪个孩子不想得到父母亲的承认与认可,哪怕表面再冷漠内心也还是想成为他们的骄傲。得到承认之前,他不务正业喝酒作乐买醉;得到承认之后,继承伯爵称号学习如何管理家业,娶了娇妻海伦当个好丈夫。
只是他的妻子海伦并不是个安分的主。未得到承认之前,海伦并未正眼瞧他更不屑向他打招呼,嫁给他,怕也只是看中了他身后的财富。看见军官回来,料定莫斯科会很热闹,便不想呆在乡下好留在莫斯科参加舞会进行社交。她美貌放荡和军官勾搭在一起,身家不薄又为人妇,自然是大家讨论的焦点

因为有俄版的珠玉在前,美国的这个版本可谓寒碜得不堪一看。两者的差别,看过的人自知。如同一个简单的道理,你是愿意吃四川人做的鱼香肉丝还是美国人做的?美国人素来喜欢挑战经典大手笔,但是原汁原味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模仿滴!!
幸好有奥黛丽赫本,她的美丽本身就令人不忍苛责。虽然她也是欧洲血统,但跟传统的俄罗斯姑娘的长相仍然相差了许多。好在她天生的童真气质塑造一个活泼、可爱、善良的女孩娜塔莎还是很贴切的。
就说一个,唯一一个令我感动的场景。话说我看这个处处点到为止、爱情几乎占据所有篇幅的美版时,总是提不起劲,心平如镜,一点涟漪都没有——直到这个场景出现,这也恰好是俄版省略的——
莫斯科被军队主帅放弃。满城居民大逃亡。娜塔莎看见路边三位伤员只能留下,没法一起走。她立即动了恻隐之心,说服爸爸放弃几个无光紧要的椅子,在拖车上腾出位置。当她兴高采烈地扶持三位伤员上车以后,甫一转身,愣住了。
大门口挤满了伤员,他们推推搡搡,还有很多人从远处往里集结。有的缠着绷带,有的瘸着伤腿,一张张疲惫不堪的灰头土脸上

战争与和平,经历过二次大战的奥黛丽赫本,演出本片几乎可以说是本色演出了,历经战乱,仍然热爱生活,乐观开朗,这是奥黛丽赫本最吸引我们的地方,也是娜塔莎最吸引安德烈和皮耶尔的地方吧?
娜塔莎并不是有啥了不起思想,了不起才华的人,只是个充满活力的小姑娘,能温暖成熟男人逐渐枯萎的心,如果真的和安德烈在一起,时间一长,估计又是被冷落的妻子了,也只有皮耶尔这种居家暖男,才是良配吧?但也必须饱经世故,逐渐成熟后,才能安定下来吧?

小的时候,看到电影的结尾,历经苦难的皮埃尔和娜塔莎再次在罗斯托夫家的老宅废墟上相遇,一起结伴走过春意萌生的花园时,觉得幸福真的就这样可以永远。

当看到小说后,才发现,年轻勇敢的杰尼索夫战后变成一个保守精明的地主;索菲亚仍不被姑妈罗斯托夫老太太待见;天真可爱的娜塔莎变成一个发福短浅的小妇人,而皮埃尔,我们那单纯善良的皮埃尔,成为了一个循规蹈矩,碌碌无为的小公务员。这就是生活,即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理想完美,也没有你担心的糟糕绝望。杰尼索夫最终没有如愿和索菲亚在一起,但他还爱着索菲,就如索菲甘愿成为一个老姑娘守在罗斯托夫家终身一样。娜塔莎渐渐变得如小女人般多事刻薄,可她仍被老公皮埃尔如当初的少女一样珍视;皮埃尔似乎忘掉了当初的改革理想,可他仍爱在与杰尼索夫的争论中坚持时代变革的必然。每个人在那场战争中都改变了,可他们又仍然保持着小说开场时的某种纯真和信仰。只有死去的安德烈,永远地成为了一个逝去的时代高贵的象征,活在他劫后余生的朋友的回忆里,活在他的儿子的梦想中。

这部电影我们是在课堂上看的,写影评的时候还没来得及看完,但也足以带来内心的波涛汹涌。[img=2:C][/img] 我们正看到拿破仑带领他的军队撤回法国,他的士兵原来是那么的充满斗志,攻占下莫斯科,但由于没有人前来投降,食物得不到供应,不得已而选择撤退,在撤退的路上,天气寒冷,人们却大都不是死于寒冷,而是由于体力不支,被拽到一边枪毙了,生命的脆弱就是这样,不是在千军万马压向地方壮烈的牺牲,是在战争中已经丧失了对生命的渴求,通过死亡来得以和平。
电影里面安德烈王子的死给人很深的印象,安德烈王子说:“我看到一扇门,是的,这就是死。我死了——我醒了。是的,死——便是觉醒。”他通过死亡去得以和平。正如周国平先生在《人与永恒》中所说的一样,安德烈王子是个悲观主义者,对他来说,失去妻子是巨大的不幸,他打算隐居起来,直至他遇见了娜塔莎,他说,她会是这个家族里面唯一会思考的人。那时他渐渐开始走出悲伤。他在阳台上意外的听见了娜塔莎对他的倾慕,他微笑,笑得很开心,他开始相信和平的存在

再回到托尔斯泰,他的三部曲,“战争与和平”中对拿破仑的态度,实际表达了其对启蒙哲学的复杂心态,即深受其影响无法辩驳而心向往之,却一时又不肯服膺而试图用自己的东正教信仰来糅合甚至矮化这种根本对立又确实技高一筹的理性主义,而故事之所以异常宏大庞杂,那其实是作者自己的内心新旧纵横杂陈,思绪纷乱万端的精细至极的幽微写照,毕竟试图糅合根本对立的事物和矮化明晰理智的真知,如此的努力实是煞费苦心,也终不能成功的“吴刚困境”

【战争与和平】引人入胜的爱情片 为嘛大家觉得赫本就如何如何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l114.cn/article/24083.html

展开

免费精选

安娜·卡列尼娜
7.91948年英国爱情
悲惨世界
8.81958年意大利剧情
茶花女
8.31936年美国爱情
呼啸山庄
7.81939年美国爱情
威尼斯商人
7.72004年意大利剧情
雾都孤儿
8.02005年捷克家庭
巴黎圣母院
8.11956年法国历史
名利场
6.92004年英国剧情

美国爱情片

更多推荐